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的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准则实施的思考
摘要:在市场经济模式下,审计工作一直都是存在比较高的风险,因为注册会计师需要承担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所以要想尽可能减少损失,就需要对风险进行控制。在我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国对高质量的审计工作是极为需求的,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我国审计人员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审计工作质量不是很高。当市场环境不断变化时,中国会计事事务所的脆弱面就逐渐暴露出来,危机的出现会严重影响社会公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要解决危机就需要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把风险作为导向提升审计的质量,重视审计工作。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准则;思考
企业是一种法律虚构物形式,它是由一系列契约关系相互连接而组成的。企业的法律组织形式会直接对应着控制与所有权之前的匹配状态。实现所有权和控制权之间不断分离的企业组织形态,推动会计功能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对传统的会计系统进行转变,确保会计系统能够为企业以及利益相关者提供高质量的财会信息。所以人们常将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资本市场正常运行的基础。会计信息的得出与传递都是经由审计师的,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就需要努力提升审计师的水平,控制好审计质量。
一、风险导向下审计工作基本原理
首先一定要保证在风险导向下审计质量控制的重心――风险作为导向。我们知道审计目标和审计模式在风险环境的影响下会不断变化发展,这样就使得审计质量的控制需要把风险作为导向。在审计的目标方面,由于为了满足广大社会群众的需求,实现审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还有会受到审计成本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之外,使得社会审计目标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简单纠错查弊到验证财务信息的公允性。再加上当前社会环境下风险的急剧增加,审计目标变得多元化,加剧了审计工作的任务,使得审计工作不仅需要验证财务信息的公允性还需要揭露企业的错误和舞弊现象。不过虽然审计目标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它们的主线始终都没有离开过对风险进行控制这一重心。在审计环境不断变化的基础之上,审计模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衍生除了风险基础审计模式,这种审计模式它把审计风险作为评估的基础,借助量化分析水平来却行审计模式和审计战略,融入了对企业风险的控制,把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以及外部审计进行了紧密结合,扩大了审计的范畴,提升了审计的深度。风险基础审计的突出优势就在于它能过对审计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把它们科学的分配到各个风险级次不同的审计领域,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证了审计质量。当风险逐渐演变成为审计环境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之后,审计模式以及审计目标都会发展成为一风险作为导向的模式,审计质量的控制便成为了以风险作为导向的审计质量控制模式的主要目标。
如今会计师事务所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事务所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以便更好的适应审计环境,就需要遵循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依据。通过不断探索,当前在会计师领域一定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强化经营管理,防范审计风险,向管理要效益,向服务要市场,在当前环境下努力践行IS09000国际标准对于会计师行业来讲不仅是必要的并且也是符合当前行业环境的。通过不断实施这项标准能够尽可能的控制审计过程中的风险,努力提升事务所审计质量。
二、风险导向下审计质量控制基本原则
第一、要把风险作为导向。在整个审计过程中都有可能存在各方面的审计风险,这些风险把握利益相关人对审计结果表示的不满、控告甚至是责难,这些都会引起审计职业的风险,另外当审计人员没有认真履行审计相关准则时或者判断不当时也会产生相关的风险。当一旦存在审计风险时,就会对事务所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事务所在进行审计时一定要把风险作为导向,重视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尽可能控制风险的产生,减少风险发生后所带来的各种有形的或者是无形的损害。
第二、系统优化原则。会计事事务所内的管理决策活动会受到多个环节信息流动的影响,会受到多方面关系、多层次控制结构的影响。所以事务所在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优化控制体系以及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质量活动时都需要建立在系统优化思想的基础上,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实现对质量控制资源的合理分配与管理。另外还需要构建一个专门的反馈控制系统,提升方向风险、防范风险以及发现质量偏差的有效性。
第三、预防为主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在对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不要单纯重视控制的结果,而是要把眼光放在对影响因素的控制上。不是等到出现了比较大的质量问题再想着如何去进行控制,而是把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持续改进原则。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不断修正的过程。为了能够不断提升审计的质量就需要对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不断优化,在实施质量体系的过程中还应该主动寻求质量改进的办法,使得质量改进细化为以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