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pdf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和案例的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
授课对象:电气类专业三年级本科生
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
课程简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是电气类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以五层
协议的原理参考模型为基础,以TCP/IP协议族中的IP和TCP为核心,讲授计
算机网络及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同时涵盖网络技术的一些最新成果。
课程简介:第四章网络层,围绕IP层概述及IP地址展开教学。
(一)知识传授
1)掌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专业相关的网络通信基础知识。
2)理解虚电路和数据报的技术区别,掌握数据报使用网络层的原因。
3)掌握MAC地址和IP地址的联系与区别。
4)了解解决IP地址耗尽问题的几种方法。
(二)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的科研前瞻性意识。
2)培养面向工科课程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跟踪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能
力。
3)培养主动思考能力,强化开放性思维,让学生养成举一反三的主动思维
习惯。
(三)价值塑造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1)让学生认识到看似“神秘”、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其实是由多个设
计精巧的功能模块组成,从而对科学研究产生兴趣,消除畏惧感;进一步体会科
技发展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设计心路历程。
2)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意识到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有意识地提
升鉴别力。
3)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二、案例蕴含的思政元素分析
本单元教学从6方面入手,其思政元素融入主要体现如下:
(一)提升工科学习热情和批判性思维
从虚电路和数据报发展中的交锋对比,结合电气工程专业特点,扩展引出科
学史上类似的发展历程——特斯拉交流电和爱迪生直流电之争,从两方面引入
育人元素:1)伟大科学家事迹让同学感受到激励,增强对于工程技术学习的热
情;2)技术纷争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欢迎不同声音,让学生们
敢于科学试错,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IP层概述中,提到其中占主导地位的IP协议和其他配套协议如ICMP、
IGMP、ARP等,介绍其各自在整个通信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IP协议
虽然起主导作用,但是也需要其他协议的支持才能完成整个通信流程,介绍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剧中并非只有“男一号”、“女一号”才是需要努力的,更不能
作“孤胆英雄”,借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培养主动思考意识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IP地址和MAC地址具有的特性类型一致,表现上各有不同,适用于对比教
学方法,讲完该单元后,对比总结,引导同学们“知同”而“辨异”,提醒学生
可以在适用场合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平时主动思考,面对具体问题还可以扩展出
更多的分析方法,如分解法、带入法、扩展法等。
(四)解决学习畏难情绪,提升创新意识
通过IP地址查询MAC地址需要用到ARP协议,看似抽象的协议,掌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