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受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网络受众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以互联网产品的用户分析为主线,同学们通过学习了解互联网媒介形态变化及未来发展,掌握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析、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互联网用户心理分析理论,熟悉互联网企业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等业务流程。通过课堂及课后小组实践练习,培养学生运用互联网用户分析的定性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和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呈现方法解决互联网产品对受众实际传播效果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互联网受众”意识,掌握互联网时代下产品设计、推广的原则与实践技巧。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使命,是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需要,是优化新闻传播课程体系的应有之义。媒体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媒体优势核心是人才优势。新闻传播工作的发展壮大需要输送源源不断的“预备队”和“后备军”。面对意识形态的复杂形式,面对新媒体媒介环境变化,新闻传播人才应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本课程立足于课程思政的全新育人理念和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学科属性,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在面对国际传媒的激烈竞争,应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专业本领,在面对复杂艰难的工作任务,?应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正是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的关键内容,更是课程思政推进建设的核心目标。本课程以培养造就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需要为目的,结合新闻传播专业特点,围绕政治认同、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重点内容,挖掘并利用好每个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供给。首先,以专业课程知识点为抓手,坚定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
据教育部新闻与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统计资料显示,高校课程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用于专业学习。这表明,抓住了专业课程,讲好了每个专业知识点,也就明确了课程思政的内容抓手所在。本课程主要包括联网媒介形态变化及未来发展,互联网用户需求分析、互联网用户行为分析、互联网用户心理分析理论,互联网企业产品设计、产品包装、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等业务流程。本课程应在以上不同知识点中,有所侧重地挖掘思政元素。如在“网络媒介的案例分析” 课程中,以“字节跳动的跪拜”事件中,用大学生的视角观察和感受互联网行业的家国情怀,弘扬社会正能量和新风尚;在“受众研究理论”中,通过对受众被动论(枪弹效果、强效果论)和使用与满足论的学习中,非常明确让学生知晓受众需要价值观舆论引导,不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要有底线有标尺的满足受众需求;“受众需求及受众体验”中学习到从失败的互联网产品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并提高自身进入职场的从业标准;在“互联网受众行为分析受众行为研究理论”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华为疫情期间的价值广告《我们在一起》,来让学生知晓正确引导受众舆论导向和提供高品质内容是主要任务。其次,以实践作业为契机,培养学生过硬的工作作风,新闻传播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能局限于专业课程,要充分借助实践、主题活动、项目作业等实践类育人契机,引导学生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培养过硬的工作作风。比如,课堂上邀请校外新媒体从业人员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实际工作活动,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对课程的认识,通过从业人员的素养展示,让同学植入责任意识注入新闻传播作品中,讲好中国故事。
三、案例信息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网络受众行为研究理论
2.网络受众行为个体及群体行为研究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应用理论能有详细的维度和着手点展开受众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受众行为研究理论中正确引导受众舆论导向和提供高品质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一、网络受众行为分析元素
5W元素仍然适用
二、网络受众行为研究理论-受众采纳与忠诚
1.内因主导理论
2.外因中心论
3.内外因素综合
三、网络受众行为研究理论-受众个体使用行为
1.一般使用行为 ????????????????
2.受众创建内容 ??????????????????
3.内容消费行为
四、网络受众行为研究理论-受众群体互动行为
1.群体互动的关系选择行为
2.群体互动的内容选择
3.群体互动的时间规律
4.大数据分析
五、网络受众行为研究理论-理论实际应用场景
1.一味满足和受众负责
2.高品质内容和顶流流量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课堂组织与
实施
5分钟
以双十一为例,请同学按各自需求打开购物软件,并分析
教师课程
导入
手机
?培养信息
?搜索能力
20分钟
根据同学购买东西的需求,教师讲授受众需求理论
师生互动
多媒体
教室
5分钟
自行阅读小黄车大败局的深度报道
自主学习
学习通
激发主动学习
引导同学多思考
2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