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2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课程简介
《通信原理》是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通信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指标、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技术及其性能、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数字系带传输和数字带通传输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传输、差错控制编码、同步原理等。由于目前通信系统以数字通信系统为主,模拟通信系统已较少使用,所以该课程主要讲解数字通信系统。该课程以通信理论基本知识为核心,以基本的通信系统为主线,围绕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两大性能指标对各种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性能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同时介绍相关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该课程综合了《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课程的内容,综合性强,应用广泛,同时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通信原理》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所以,该课程对本专业的学生很重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基本性能指标和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能够将通信理论和实际系统联系起来,掌握各种通信系统传输信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关键技术;了解有关通信系统中的技术指标及改善系统性能的基本技术措施;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为从事与通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1)爱国主义元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已日益成为支撑国民经济、便捷人们生活的重要基础建设。通信原理作为行业领域的基础课程,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也应在教学中嵌入对通信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传达和引导,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解读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领军人物、社会热点、知名企业等,让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专业,有更开阔的眼界和更宽广的胸怀,从面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投身行业、建设通信强国的爱国热情。
(2)系统论元素。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诸多要素构成了系统,组成的有机统一体具有特定的功能,而这个系统本身则被另一个更大的系统所包含”。通信系统中信源、信道、信宿作为统一整体的系统,各个模块协同工作、相互作用,从而达到不同环境下通信系统特定的性能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从系统角度出发,理解不同模块之间的协商、协调、协作、协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理解系统论思想,进而将这种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生活中。
(3)工程思维元素。通信原理作为通信领域最基本的专业课,是解决一切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基础。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从工程整体出发,将零碎知识整合起来,综合考虑工程中各个模块的相互关系,以及涉及的人、事、物、信息、管理等诸多因素,实现工程问题的最优化。在各种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蕴含着绿色思维、生态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工程思维元素。
(4)工匠精神元素。工匠精神,蕴含着匠人的道德品质、价值追求、行业目标及奋斗精神图。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层出不穷,要想紧跟时代步伐,在信息领域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的新一代人才。通信原理讲授信息传递、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一切新技术、新理念的根源所在。对基本原理的钻研,对基本技术的实践、改进和创新,对知识的延伸、迁移和再生产,正是工匠精神的内涵所在。
三、案例信息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衡量指标,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思政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以及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内容分析
1.5?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效性和可靠性有效性:指传输一定信息量时所占用的信道资源(频带宽度和时间间隔),或者说是传输的“速度”问题。可靠性:指接收信息的准确程度,也就是传输的“质量”问题。
(1)模拟通信系统:有效性:可用有效传输频带来度量(B小好)。可靠性:可用接收端最终输出信噪比来度量。
(2)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用传输速率和频带利用率来衡量。码元传输速率RB:定义为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简记为B。RB=1/T?式中T?-码元的持续时间(秒)信息传输速率Rb:定义为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简记为?b/s?,或bps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对于二进制数字信号:M = 2,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在数量上相等。对于多进制,例如在八进制(M = 8)中,若码元速率为1200 B,则信息速率为3600 b/s。
课堂组织与
实施
1.讲解本节课的理论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