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的疗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的疗效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临床疗效
丹红注射液
甲钴胺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常见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主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累及自主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且多以感觉神经受累为主要表现,可导致患者出现感觉缺失,甚至需要截瘫,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对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中西医组患者男19例,女10例;41-78岁,年龄(57.34±10.13)岁。糖尿病发病时间3年-30年,平均(16.51±3.29)年。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时间4个月-10年,平均(3.24±0.29)年。
西医组患者男20例,女9例;42-78岁,年龄(57.01±10.56)岁。糖尿病发病时间3年-30.5年,平均(16.26±3.19)年。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出现的时间5个月-10.4年,平均(3.26±0.3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常规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肌注胰岛素。西医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口服。一次1片(0.5mg),一日3次,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中西医组则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其中,甲钴胺片治疗方法同西医组,同时给予20ml丹红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全身性过敏等异常情况发生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神经传导情况的差异。
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肌电图显示感觉和运动速度显著提高;有效:症状和体征改善,肌电图显示感觉和运动速度有所提高;无效:未达到上述疗效标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为显效、有效之和[1]。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2.0软件统计数据,计数资料予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相比较。中西医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高于西医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相比较[例数(%)]
2.2 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神经传导情况相比较。施行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施行治疗后中西医组神经传导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如表2.注:与施行治疗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西医组施行治疗后相比较,*表示P<0.05。
表2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神经传导情况相比较(`x±s)
2.3 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全身性过敏等异常情况发生率相比较。两组患者均无出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异常,也未发生全身性过敏、头痛、发热等不良反应,P>0.05。
3、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临床危害性,可对患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跟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所致神经细胞钠离子-钾离子-ATP酶活性降低,对蛋白合成造成干扰,导致神经组织脂质合成异常并发生轴突变性,传导速度降低相关。另外,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也可引发微循环异常和代谢障碍,也是导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重要原因[2]。
在治疗上,西医多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药物。甲钴胺属于内源性辅酶型B12,可转移到神经细胞细胞器中,促进脂肪、蛋白和核酸代谢,加速损伤神经组织修复,改善组织代谢障碍和传递障碍现象,对神经病变所致麻木、疼痛等有良好治疗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消渴症合并痹症”范畴,多以气阴两虚为病机,治疗应坚持活血通络原则[3]。丹红注射液为中药制剂,其由红花和丹参制作而成,具有良好的活血通络、祛瘀生新作用。现代药理学证实,丹红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和丹参素有良好抗纤溶活性、抗凝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而红花中的红花黄色素可抗血栓、抑制凝血、耐缺氧,有助于延长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丹红注射液和甲钴胺片联合治疗,可发挥中西医治疗协调增效作用[4-5]。
本研究中,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西医组加用甲钴胺片治疗,中西医组则加用丹红注射液联合甲钴胺片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干预效果高于西医组,且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全身性过敏等异常情况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施行治疗后中西医组神经传导情况改善幅度更大,说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