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cu院内感染的管理医学幻灯片.ppt

发布:2018-04-29约1.82万字共12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CU院内感染的管理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徒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的3个环节 感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者(人群) 医院获得性感染 ? 患病率 医院获得性感染的患病率为5~10% 在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率可高达42%,外科比内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感染率高,比例为31%:24%,而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率可高于普通住院病房3~4倍 医院获得性感染 ? CDC报告 美国约有5%的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感染 相当于每年200万人罹患 医疗费用增加45亿美元 延长住院日8,676,000天 增加患者病死率 直接导致19000名患者死亡 间接引起58000名患者死亡 在美国人口死亡原因中排列第11位 医疗相关性感染:于2009年2月17日恢复法案 斥资5千万美元用来支持州政府预防和减少医院获得性感染,资金用于:监督、预防、合作、教育和培训、监测结果 两次全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举例 1991年11月,某医院发生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暴发流行,55人发病,23名死亡; 1992年9月,某医院发生志贺氏痢疾杆菌暴发,26人感染,10名死亡; 1993年3月,某市医院14名新生儿柯萨奇B型病毒感染,10名死亡; 1998年,某市妇儿医院发生166名住院病人手术切口的龟型分支杆菌感染; 2001年,某医院儿科心脏手术后18例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血液感染。 近期,某妇幼保健院发生20多名新生儿沙门氏菌感染。 2003年,SARS ——“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 宿州眼球事件 12月21日,安徽省卫生厅做出决定,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 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徐庆被吊销《医师执业证书》,从此,将不得继续行医。 “欣弗事件” 2011年5月中旬开始在德国蔓延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疫情仍在继续扩散,包括瑞典、丹麦、英国和荷兰在内的多个国家均已报告感染病例,欧洲一时陷入恐慌。目前已经能确定,引起此次疫情的罪魁祸首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的一个变种“Husec 41”。 医院院内感染的危害 增加病人痛苦 增加医疗费用 影响医院效率 影响医院声誉 院内感染控制基本原则 专业人员对ICU进行目标监测,确定感染源和危险因素,及时发现感染的暴发和聚集,给予及时的控制 动态监测入住ICU患者呼吸道、泌尿道、血液和伤口的致病微生物及药物敏感的监测 制定合理病人照顾实践程序,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并且监督其执行正确的实践标准 环境和设备的处理 控制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合理应用抗生素,达到减少院内耐药细菌的产生 对职工进行保健和教育,保证医务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A Path Toward Preventing Infections Culture of Satety Zero Toleranc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trastructure Leadership Working Toward Zero Infections Leaders should consider each infection as a “never” event Leaders do not tolerate broken systems of care that place patients at risk Leaders are not satisfied with “benchmarks” Leaders hold EVERYONE accountable Leaders Support Collaboration Transparency 开展医院感染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