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同一首歌教案 苏教版-1.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同一首歌教案 苏教版
教学内容
1.听:《让世界充满爱》
2.唱:《幸福快车》、《真善美的小世界》、《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唱、奏等多种形式感受本单元作品所表现的情绪、风格,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及思想内涵。
2.能分别用欢快、抒情优美和充满激情的声音演唱《幸福快车》、《同一首歌》,比较准确地演唱好二声部旋律。
3.积极参与“我的评说”、“我的创造”、“采集与分享”等综合性表现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加深与同学、老师的友情,加深对“和平、友谊”意义的认识,提高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的重点、难点
1.唱准二声部,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2.感悟音乐的时代特点和思想内涵。
3.节奏明快,旋律起伏较大,不易唱准
教学过程
1.听:《让世界充满爱》
A听童声合唱,让学生感受多声部的和声效果,及歌曲主题的内涵。
B可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然后展开讨论,学生可跟着一起歌唱。
2.学唱歌曲《幸福快车》
A听,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活泼,富有动感。
B再听,学生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可做“开幸福快车”的游戏。
C学唱歌词,分段练唱,分组练习,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3.学唱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A用啦模唱歌曲的旋律,教师以手提示弱起。
B启发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轻巧而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C分组练唱歌曲,连续的大跳使歌曲富有动感,充满勃勃生机。
D咐点音符的多处运用,重点练唱,有条件的班级学唱二声部,感受和声的效果。
4.六年级的小学生活令人难忘,我们将要告别校园,告别同学,告别亲爱的老师。让我
们高唱《同一首歌》,重温有友情,共享欢乐。
A听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深情,学生轻声哼唱旋律。
B再听,注意旋律中的变化音,重点练唱。高潮部分的大跳音程的不易唱准,重点练唱。
C学生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表演,看那一组表演得最好,有条件的班级可进行二声部的练唱,结合范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5.采集与分享
收集有关“和平与友谊”主题的歌曲在毕业典礼上与同学们分享。
6.音乐糊
A学习柴可夫斯基的生平和故事。
B了解世界都维也纳。
7.小结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音乐下册 告别时刻 1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这首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记忆哼唱主题部分。
2.了解、认识著名的音乐剧女王莎拉·布莱曼以及她的代表作品,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过程
1.欣赏歌曲《告别时刻》
(1)播放歌曲《告别时刻》--莎拉·布莱曼独唱。
提问:歌曲可以分成几个部分?你最喜欢哪个部分?
(2)分析歌曲的结构。
第一部分音乐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有张有弛,似乎是在低声地诉说,表达了留恋之情。第二部分音乐旋律高亢、明亮,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2.莎拉·布莱曼与《告别时刻》
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即将告别拳坛。为此,他特别邀请他最喜爱的女歌手莎拉·布莱曼在告别会上演唱歌曲。莎拉·布莱曼接受这个光荣的委托之后,再由她挑选了这首意大利歌曲,并指定与原唱者波切利合唱。然而,在这场1996年11月举行的拳赛中,亨利竟意外地落败。当他登台谢幕,《Time To Say Goodbye》动人的旋律同时响起,令巅峰不再、黯然落败的拳王潸然泪下,闻者莫不动容。
此曲又名《永相随》,被BBC选为为戴安娜王妃葬礼上主题音乐的歌曲,由莎拉·布莱曼独唱,震撼了全世界。
3.了解“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生平以及成名作品
莎拉·布莱曼1960年8月14日出生于英国伦敦,3岁开始学跳芭蕾舞,18岁时加入舞团并已由她担任主唱。莎拉·布莱曼21岁的时候,首度参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音乐剧演出,崭露头角。
欣赏《猫》中片段——回忆。
4.韦伯与莎拉·布莱曼--音乐剧
1981年,莎拉·布莱曼首度参加了韦伯的音乐剧《猫》的演出,不过,韦伯第一次注意到她那缥缈细致的女高音音色,是在史卓斯的作品《夜莺》里。其间,莎拉·布莱曼成功诠释了《安魂曲》中的女高音,她同时因为这个演出获得葛来美奖“最佳古典新艺人”提名。1986年,伦敦的“女王陛下剧院” 推出了堪称本世纪最著名音乐剧之一的作品《歌剧魅影》,莎拉·布莱曼主演了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女主角克莉丝汀,这个演出将她的演艺生涯推上了第一个高峰,被Drama Desk大奖提名为最佳女演员,奠定了其世界级著名音乐家的地位。
欣赏《歌剧魅影》中片段--《愿你再次出现》。
5.莎拉·布莱曼与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合作
(1)莎拉·布莱曼与歌王卡雷拉斯:1996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莎拉·布莱曼受邀与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拉雷拉斯同台演唱闭幕主题曲《永远的朋友》。
欣赏《永远的朋友》。
(2)莎拉·布莱曼与多明戈:1985年,她担任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