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讲)-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选修1)(解析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基础知识
【知识点讲解】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纤维素
含C、H、O三种元素,是一种多糖。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人体内没有纤维素酶,所以人体不能直接以纤维素为能源物质,但土壤中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最终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无机环境。
2.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①原理
纤维素分解菌
↓
→红色复合物红色消失,出现透明圈
②筛选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即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③培养基: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
【典型例题】
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 )A. 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 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 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 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答案】A
【变式训练】[来源:学|科|网Z|X|X|K]
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下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来源:学科网ZXXK]
【答案】量与活性 ①
【方法点拨】 有透明降解菌说明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催化降解,则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量与活性有关。降解圈越大,说明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学科*网
二、实验设计
【知识点讲解】
1.实验流程图
土壤取样: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
选择培养:用选择培养基培养,以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
↓
梯度稀释:制备系列稀释液
↓
涂布平板: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
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典型例题】
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B. 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C. 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D. 对照组可用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上【答案】A
【方法点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常用的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实验流程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透明圈的菌落。
下面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步骤,正确的是(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10 g土壤加入盛有90 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
③吸取0.1 mL进行平板涂布
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来源:学科网ZXXK]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来源:Zxxk.Com]
C. D.①→④→②→③
【答案】C
【解析】在分离土壤中某细菌时,应先选取土样(10 g),然后加无菌水获得土壤浸出液,并进行不同倍数稀释,最后将稀释液涂布到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并分离和计数。学科*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