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我见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市潼南区2017年家庭教育优秀教案征集家庭教育之我见作者单位潼南巴川中学姓名何倩电、教学目标(分析案例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二、教学重难点(根据案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三、教学时间:(45分钟)四、教学准备ppt五、教学环节:典型案例描述“以后我要跟着哥哥一起超黑社会。”他在《我的梦想》中这样写道。班级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小张显得有些与众不同,与大家格格不入。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容易就名列前茅。他模样也生的俊秀,初看很讨人喜欢。然后实际上班上没人喜欢他。他拿同学东西,还向老师撒谎;经常欺负同学,动手打人,还一副理直气壮的样子。最严重的一次,他把同学打伤了,不但没有悔过道歉,还不屑得说,我家有的是钱,赔给他就好了。听到这个,我十分惊讶——小小年纪就仗着家里有钱,不负责任得随意妄来,以后长大了,不更加变本加厉,胡作非为?教学引入小张是个聪明的孩子,如果步上正轨,自然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孩子,以后成就一番事业;但如果误入歧途,继续我行我素,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养成不良的品格性情,不仅会影响他的人际交往,在班集体中找不到归属感和幸福感,更甚至将来进入社会会进行违法犯罪的勾当。更不用说他现在就已经以他的黑社会哥哥为梦想和榜样了!案例剖析1.个案基本情况介绍小张,男,民族:汉,出生日期:2009.4.202.个案背景小张家里经济条件较充裕,父亲母亲都是做生意的,但是却也嗜赌成性,常年不在家,更谈不上对他的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了。家里只有奶奶充当着父母的角色,对他百依百顺,呵护有佳。小张可谓是生活在一个极度宽松的家庭环境中。个案分析小张出现这样的问题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之一。人生有四大重要场所——母亲的子宫、家庭、学校、职场。家是孩子避风的港湾,更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行为习惯,形成良好人格品行的重要场所。于是,家庭教育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上学了,教育的事情理因由学校和老师全权负责。实则不然。试想如果学校和家庭倡导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那么孩子应该以哪一种为标杆呢?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管不顾,一再纵容,那么即使课堂上听得再认真,他在生活中又怎么可能真正做到规范自身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呢?因此,只有家校合作,全面联手,进行有效配合,才是最有益于孩子成长的。而在小张家,则是极度缺乏家庭教育的。于是,孩子便会产生如下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不良行为习惯。他在家里,由于受着奶奶的百般呵护,可以算是家中的“皇太子”了。想要什么都会得到满足,奶奶不会对他说一个“不”字。所以来到学校,他便以为也是什么都可以得到,得不到的也要想尽办法得到,因为他一向唯我独尊。自然,“偷”变成了他得到东西的最简单快捷的方式。在家里,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只管给钱不管教育,孩子对父母撒谎,父母自然也不会引起重视;对奶奶撒谎,奶奶面慈心软,又怎么忍心管教惩罚孙子呢,自然也是一次次的姑息与原谅。三番五次之后,他便会养成爱撒谎的陋习。(2)父母缺乏关爱,忽视心理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表明,孩子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他就会转向对第三需求的渴望,及社交需求。父母经常在外,对孩子不管不顾,只是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和安全需求,却没有给予孩子关爱,父母与孩子间缺乏交流,无法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这是一种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孩子没有负不负责的概念,只知道家里有的是钱,能用钱解决的都不算事。父母没有关爱他,他自然也不懂得关爱他人。(3)父母兄长“以身作则”,树立不良榜样。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行为理念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得影响。父母挥金如土,孩子自然也不会勤俭节约;父母斤斤计较,孩子自然也不会宽宏大度。在小张家,父母经常不在,哥哥便成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个案指导(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做孩子的“心理医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孩子理想的发展目标。但是父母往往只重视显性的生理健康,而忽视隐性的心理健康。殊不知后者才是影响孩子发展的凶猛的病毒。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心理医生。这个心理医生并不要求有太多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是能有咨询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及积极主动得进行询问。当然,如果能让孩子对这位医生敞开心扉并能对症下药,得到有效治疗,当然是最好不过。创建民主型家庭。显而易见,在民主型、集权型、威权型和无政府主义型这几种家庭模式中,民主型家庭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是相互尊重的。父母善于倾听孩子的意见与异议,尊重孩子独立的想法与人格,使孩子能在一个轻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不是成长为一个唯唯诺诺的“奴仆”,也不是成为一个趾高气昂的“太子”,而是真正成为一个品行端正,习惯良好,能够正确为人处世的有素质的人格。(2)父母提高自身素质父母应该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