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七律长征ppt课件课本最新人教版.pptx

发布:2018-12-19约4.22千字共5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点击 听朗读;自读提示:;;逶 迤 丸 岷 磅 礴 ;磅;;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书写指导:“山”扁小,“厂”撇画舒展,两“土”竖在一条线上。;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民”的斜钩要斜中取正稳住重心 。;再读课文:;第一部分(第1句) 边读边想,想想这首诗可分几部分?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在长征中“不怕难”的具体事例。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结全诗,表达长征胜利后的心情。;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1.理解诗意,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重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的哪几幅“征难图”?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 串珠问题: 1.红军的远征之“难”有哪些具体表现?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2.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什么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和岷山来写? 3.岷山终年积雪,山上空气稀薄,从来没有人走过,毛主席为什么说“更喜岷山千里雪”,怎样理解这句诗?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wēi)迤(yí)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bó)⑦走泥丸(wán)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很多,水很多,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②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③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wēi)迤(yí)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bó)⑦走泥丸(wán)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⑤细浪:小浪花。 ⑥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⑦磅礴:(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⑧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wēi)迤(yí)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bó)⑦走泥丸(wán)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⑨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⑩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wēi)迤(yí)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bó)⑦走泥丸(wán)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三军。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