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顺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双顺差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双顺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都呈现顺差。其中,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指货物进出口收支、服务收支、收益项目收支、经常转移收支等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指各种形式的投资项目,如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等双顺差指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顺差。
经常项目是指国际收支中经常发生的交易项目,经常项目反映本国与外国交往中经常发生的项目,包括贸易收支(也就是通常的进出口)、劳务收支(如:运输、港口、通讯和旅游等)和单方面转移(如:侨民汇款、无偿援助和捐赠、国际组织收支等)是最具综合性的对外贸易的指数。
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往来和短期资本往来两个子项目。长期资本往来指偿还期超过一年或未确定偿还期的资本往来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银行贷款、地方部门借款、延期收付款、加工装配补偿贸易中应付客商作价设备、租赁、对外贷款等。直接投资是指外国和港澳台地区在我国内地以及我国内地在外国、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证券投资是指外国、港澳台地区购买我国内地在境外发行的或在境内发行的以外币计价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以及我国内地购买外国、港澳台地区发行的有价证券等。短期资本往来是指即期付款或偿还期为一年以内的资本往来,主要有短期银行借款、地方部门借款、延期收款付款等。在什么情况下一国会出现双顺差呢?最常见的情况是,在发生后,危机国必须设法增加外汇储备,以恢复对该国的信心。为此,该国必须实行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实行货币贬值,以减小投资储蓄缺口,为顺差,同时积极吸收外资。东亚许多国家后出现双顺差,就是由这个原因造成的。当危机的后遗症消失、外汇储备达到足够高水平后,双顺差的局面也会随之改变。在非危机期间,双顺差往往是短期的、波动有关。像中国这样,连续15年基本保持双顺差,而且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还将保持双顺差的情况,在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现状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与非居民的所有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的系统记录,是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中反应对外经济关系的最主要指标。我国的国际收支自1994年以来(1998年除外),连续多年处在双顺差的状态,特别是从2001年至今,双顺差的增长趋势尤为显著,而且经常账户的增长速度要明显快于资本金融账户。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起飞的重要时期,却出现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使得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失去了互相融资的关系,进行相对独立运动,我国的这种国际收支双顺差与自身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不相适应的。?2、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原因全球经济失衡是全球生产力布局变化和国际金融体系变化的反映。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国际国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2.1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内部原因有以下几点国内的高储蓄率和低投资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国内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外贸竞争优势的增强引起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实施的出口鼓励政策引起国际收支顺差;长期实施的出口引资政策和外资政策的扭曲引起国际收支顺差2.2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外部原因有以下几点人民币升值压力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国际产业结构的转移引起国际收支顺差;国际投机资本引起国际收支顺差。3、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负面影响虽然国际收支保持较大顺差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但不容否认,长时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具体说来,国际收支双顺差可能会产生如下负面影响3.1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贸易的负面影响。???????3.1.1导致了我国内需不足和对外依存度过高。虽然出口导向是在内需不足情况下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战略选择,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外向型企业在资源配置上的优惠就挤占了内向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从而对内需的扩大产生了不利影响。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和与之配套的优惠政策导致目前我国的对外依存度过高。经济增长对外部的需求依赖越大,经济的不确定性就会随之增加3.1.2加剧了国际贸易摩擦。国际收支失衡不可能长期持续,长期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会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调整压力。中国国际收支的长期顺差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攻击的重点目标,使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交往受到很大制约。??????? 3.2国际收支双顺差对我国金融的负面影响。3.2.1加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双顺差引起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造成了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明显失衡,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之下。3.2.2引起了外汇储备管理问题。国际收支双顺差带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一国在保留外汇储备的同时也放弃了利用实际资源的权利,所保留的外汇储备量越大,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就越大。3.2.3直接冲击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