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汉绣 地方标准 征求意见稿.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B××/T ××××—××××
DB××/T ××××—××××
PAGE 2
PAGE 1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2012-××-××实施2012-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2012-××-××实施
2012-××-××发布
汉绣
Wu han han xiu
(征求意见稿)
DB4201/T XXX —2012
DB4201
湖北省地方标准
ICS 67.080
X 26
DB4201/T ×××—2012
DB4201/T ×××—2012
PAGE 2
PAGE 3
前 言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武汉汉绣艺术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 归口。
本标准由 起草。
本标准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并首次发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
武汉汉绣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武汉汉绣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制作工艺流程、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丝、棉、麻、呢、绒为面料,采用独特手工刺绣工艺、具有传统汉派风格的武汉汉绣(以下简称汉绣)。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18401 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武汉汉绣 Wu han han xiu
在湖北省武汉市的行政区域内,以蚕丝绣花线为绣线,在丝、棉、麻、呢及绒面料上,采用独特手工刺绣工艺,具有传统汉派风格的绣制工艺及绣制产品。
产品分类
4.1 汉绣按绣面题材不同分为:
a)民俗产品;
b)舞台文艺用品;
c) 宗教文化用品;
d) 灯会庙会产品;
e)装饰工艺产品。
4.2 汉绣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
a)单面绣;
b)双面绣。
制作工艺流程
5.1 设计
自主设计,构图严谨,图案要求粗犷、丰满、夯实,达到“花无正果、热闹为先”的特色。
5.2 选料
面料采用丝、棉、麻、呢及绒,绣线采用蚕丝绣花线。
5.3 用色
5.3.1 汉绣色彩以红、黄、绿、白、黑上五色为主,兼用中五色、下五色。
5.3.2 采用块面式分层破色方法,工艺简洁,层次分明而效果强烈,形成“平金夹绣、分层破色”的特征。
5.4 裁剪
按照设计图案,用缝纫专用剪刀对选用的面料进行裁剪。
5.5 缝制
5.5.1 选线
根据图案设计对丝线的要求,按照线号,选择准备丝线。
5.5.2 配色
根据设计要求,按照图纸进行色彩搭配和自然过渡。
5.5.3 刺绣
采用齐针、滚针、套针、打籽针等主要针法,根据图案要求再加辅以其他针法(具体针法见附录A),在实绣的基础上采用铺、压、织、锁、盘等汉绣特色表现手法对绣品进行最后的收拾。
5.6 缝制
要求针脚均匀,不漏针、不跳针。
5.7 装裱
装裱时要去污、清洗,绣面绷平,镶嵌边料色彩花纹一致,无气泡,不脱壳,不断裂,角度准确,丝缕直,纹样正,通幅整齐。
要求
材料
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
外观
6.2.1 成品图案花样应与设计图纸相符,针法、工种搭配自然,拼缝处理恰当。外观应无污染、无划伤、无跳针、不起毛。
6.2.2 不允许疵点
a) 破洞(经纬共断或单断二根以上);
b) 破边;
c) 经纬不匀;
d) 粗纱:比原纱粗一倍(二根),长度占产品宽(长)的1/3以上;
e) 油纱、色纱、杂纤维及其他影响外观的面料疵点;
f) 油迹、锈迹、色迹、污迹、水渍、浆斑、霉斑;
g) 绣面绣线接头和线头,1cm以上的背面过线;
h) 错绣、漏绣、熨黄、冷黄。
艺术效果
以“平金夹锈”为主要表现形式,针法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具有色彩艳丽、华丽多彩、金碧辉煌、装饰味浓的艺术效果。
绣花
各种针法流畅整齐,间隔均匀,花位端正,轮廓饱满、不错绣、不漏绣,扦补不漏明显针迹。做到齐、平、顺、柔。齐即针法流畅整齐,平即针步平服,绣面平整,顺即直线挺直,曲线圆顺,柔即色调柔和
6.4.1
a)绣品针脚短、排针紧密,在形成齐、平、顺、柔风格的同时,可搓、揉、折、叠而不跑线、不起泡;
b)下针果断、边缘齐整,多从外围启绣,层层向内走针,进而铺满绣面;
c)多用掺针,使绣面浑厚凸起,立体感强;
d)不上色、不蹭色、不喷绘任何色彩。
6.5 色差
同种面料、绣线的配套产品色差均不低于4级;套与套、面与里色差不能低于3/4级;箱与箱的产品之间色差不能低于3级。
6.6 锁雕
雕锁线码匀直牢固,尾针要打回针。
6.7 卷边
卷边要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