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丘1中高3地理1轮复习教学设计[自然环境对人类影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灵丘一中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学科 地理 课题 第九部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执笔 王鸫 课时 6 课型 自主 1 节 展示 5 节 设计
时间 复
习
内
容
综
述
本专题可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二、是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三、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四、是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
高考重点:
(1)理解、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明确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变化特点,理解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考
纲
解
读 1.命题内容:偏重于考查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对生产、生活影响,如能源的生产和消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特别是重大的环境问题等内容更是考查重点。
2.考核形式:多以时代背景为材料,以表格的形式和景观图、趋势图等提供各种信息,题型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
3.能力考查:考查学生提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复
习 目 标 1.掌握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2.掌握交通选线的一般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3.运用资料说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能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属性和分类。.以煤炭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类型及主要危害。. 掌握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本部分内容采用小组自主合作和问题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师情景创设及引导点拨,引领学生主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依据这一思路本部分内容我设计了需六课时及以下六个环节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启发导学
(1)创设引人入胜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为启迪创新思维创设有利条件。
(2)出示由现成的知识结论改编成的探究学案,为学生提供学习、思考、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2、自主探究质疑
(1)教师引导鼓励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自读教材内容,自查资料、自主探究。
(2)引导学生对本部分基础知识有基本了解并能达到简单的 分析应用。
(3)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思,边学边问,解决一些问题,提出一些问题。
3、小组合作探究
(1)教师引导鼓励各小组成员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可互相学习,互相讨论、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教师引导学生对自主探究环节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来集中通过这一环节解决。每个同学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的同学还必须教会不会的同学,以达到共同提高和小组整体成功的目的。
(3)教师作为其中的一员,要有针对性地参与到部分小组的学习中去,并综合学生的疑问,然后再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4、课堂展示、能力提升
(1)各小组选派代表上讲台对学案中要求的讲解式展示问题进行讲解,其它小组可对其进行补充或质疑,教师也要参与到补充或质疑当中。通过讲解展示使问题在各组间进行了研讨探究,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2)教师选定学生上讲台对学案中要求的背诵式展示问题进行展示,根据情况进行批评或鼓励,以督促检查学生对本部分基本知识点的记忆,以夯实基础。
5、重点讲评、拓展延伸
(1)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探究展示的情况,对本部分内容进行简要归纳、概括。
(2)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要联系典型试题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
(3)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要注意知识的迁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知识应用能力。
6、自主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1)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首先反思在本部分内容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
的体会、感受或经验、教训等,并进行小组间交流,以实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效果。
(2)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部分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进行反思归纳,建立知识体系。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从理解问题的方式方法及知识的迁移应用上去反思总结,从而通
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能力。
(3)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建立“反思总结本”、“备忘录”等来强化这一环节。
小组 自主课问题反馈 学生自主展示中暴露的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反馈问题的解答点拨及补充 解决问题方式方法设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