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水溶性维生素B1、B2C,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饮食来源充足,但由于它们本身的水溶性质,除满足人体生理、生化需求外,任何多余量都会从机体中排出。为避免缺乏,需要经常由饮食来提供。
水溶性维生素都易溶于水,而不溶于苯、乙醚、氯仿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在酸性介质中很稳定,既使加热也不破坏;但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易于分解,特别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大部分或全部被破坏。它们易受空气、光、热、酶、金属离子等的影响;维生素B2对光,特别是紫外线敏感,易被光线破坏;维生素C对氧、铜离子敏感,易被氧化。
由于水溶性维生素具有上述特性,测定水溶性维生素时,一般都在酸性溶液中进行前处理。维生素B1、B2一、维生素B1的测定(荧光法,GB/T5009.84—2003)B1又名硫胺素、抗神经炎素,通常以游离态,或以焦磷酸酯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在酵母、米糠、麦胚、花生、黄豆以及绿色蔬菜和牛乳、蛋黄中含量较为丰富。动物组织不如植物含量丰富。
维生素B1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酸性溶液中较稳定,在碱性溶液中加热极易分解。
近年来对利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进行了许多研究,并应用于实际试样测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荧光法(参考GB/T 5009.84-2003 食品中硫胺素(维生素B1)的测定)
(一)荧光法
1.原理
试样在酸性溶液中加热,提取维生素B1,经蛋白分解酶处理,使维生素B1成为游离型。再经层析柱纯化,去除荧光淬灭物质,同时浓缩,用碱性铁氰化钾溶液将其氧化成硫色素,在紫外线下,硫色素发出荧光,再给定的条件下以及没有其他物质干扰时,此荧光之强度与硫色素量成正比即与溶液中维生素B1量成正比。如试样中含杂质过多,应经过离子交换剂处理,使硫胺素与杂志分离,然后以所得溶液做测定。
2.试剂
⑴ 盐酸(0.1mol/L):8.5mL浓盐酸(相对密度1.19或1.20)用水稀释至1000mL;
盐酸(0.3mol/L):25.5mL浓盐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乙酸溶液:30mL冰乙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氢氧化钠溶液(150g/L):1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无水硫酸钠;
乙酸钠溶液(2mol/L):164g无水乙酸钠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氯化钾溶液(250g/L):250g氯化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
酸性氯化钾溶液(250g/L):8.5mL浓盐酸用25%氯化钾溶液稀释至1000mL;
1%铁氰化钾溶液(10g/L):1g铁氰化钾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放于棕色瓶内保存;
碱性铁氰化钾溶液:取4mL 10g/L铁氰化钾溶液,用150g/L氢氧化钠溶液稀释至60mL。用时现配,避光使用;
正丁醇:需经重蒸馏后使用;
淀粉酶和蛋白酶;
活性人造浮石:称取200g 40目~60目的人造浮石,以10倍于其容积的热乙酸溶液搅洗2次,每次10min;再用5倍于其容积的250g/L热氯化钾溶液搅洗15min;然后再用稀乙酸溶液搅洗10min;最后用热蒸馏水洗至没有氯离子。于蒸馏水中保存;
硫胺素标准贮备液(0.1mg/mL):准确称取100mg经氯化钙干燥24h的硫胺素,溶于0.01mol/L盐酸中,并稀释至1000mL。于冰箱中避光保存;
硫胺素标准中间液(10μg/mL):将硫胺素标准贮备液用0.01mol/L盐酸稀释10倍。此溶液每毫升相当10μg硫胺素。于冰箱中避光可保存数月;
硫胺素标准使用液(0.1mg/mL):将硫胺素标准中间液用水稀释100倍,用时现配;
溴甲酚绿溶液(0.4g/L):称取0.1g溴甲酚绿,置于小研钵中,加入1.4mL0.1mol/L氢氧化钠研磨片刻,再加入少许水继续研磨至完全溶解,用水稀释至250mL。
仪器
电热恒温培养箱;
荧光分光光度计;
Maizel-Gerson反应瓶;
盐基交换管。步骤
试样制备
试样准备
样品采集后用匀浆机打成匀浆保存于低温冰箱中冷冻,用时将其解冻后使用。干燥试样要将其尽量粉碎后备用。
提取
准确称取适量试样(估计其硫胺素含量约为10μg~30μg,,一般称取2g~10g试样)置于100mL三角瓶中,加入50mL0.1mol/L或0.3mol/L盐酸使其溶解,放入高压锅中加热水解,12130min,凉后取出。
用2mol/L乙酸钠调pH值为4.5(以0.4g/L溴甲酚绿为外指示剂)。
按每克试样加入20mg淀粉酶和40mg蛋白酶的比例加入淀粉酶和蛋白酶。于45~50温箱过夜保温(约16h)。
凉至室温,定容至100mL,然后混匀过滤,即为提取液。
净化
用少许脱脂棉铺于盐基交换管的交换柱底部,加水将棉纤维中气泡排出,再加约1g活性人造浮石使之达到交换柱的1/3高度。保持盐基交换管中液面始终高于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