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杨云项目2组建办公室对等网络课件.ppt

发布:2016-12-28约9.33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设置文件夹共享 2.5 项 目 实 施 7.设置打印机共享 2.5 项 目 实 施 7.设置打印机共享 2.5 项 目 实 施 7.设置打印机共享 2.5 项 目 实 施 7.设置打印机共享 2.5 项 目 实 施 8.使用共享文件夹 2.5 项 目 实 施 8.使用共享文件夹 2.5 项 目 实 施 9.使用共享打印机 2.5 项 目 实 施 9.使用共享打印机 2.5 项 目 实 施 任务2-2 小型交换式对等网的组建 1.任务目标 (1) 掌握用交换机组建小型交换式对等网的方法。 (2) 理解使用交换机可提高网络速度。 2.项目所需设备准备 (1) 装有Windows 7操作系统的PC机3台。 (2) 交换机1台。 (3) 直通线3根。 (4) 打印机1台。 2.5 项 目 实 施 3.网络拓扑结构 为了完成本次实训任务,搭建如图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 2.5 项 目 实 施 1.硬件连接 用交换机替换图中的集线器,其余连接方式同任务2-1。 2.5 项 目 实 施 1.硬件连接 用交换机替换图中的集线器,其余连接方式同任务2-1。 2.TCP/IP配置 配置PC1的IP地址为192.168.1.1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配置PC2的IP地址为192.168.1.2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配置PC3的IP地址为192.168.1.3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2.5 项 目 实 施 3.测试网络连通性 ① 在PC1中,分别执行“ping 192.168.1.20”和“ping 192.168.1.30”命令,测试与PC2、PC3的连通性。 ② 在PC2中,分别执行“ping 192.168.1.10”和“ping 192.168.1.30”命令,测试与PC1、PC3的连通性。 ③ 在PC3中,分别执行“ping 192.168.1.10”和“ping 192.168.1.20”命令,测试与PC1、PC2的连通性。 ④ 观察使用集线器和使用交换机在连接速度等方面有何不同。 4.文件共享与打印机共享的设置 具体操作过程同任务2-1。 2.5 项 目 实 施 LLC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该层在数据链路层的上半部分,在MAC层的支持下向网络层提供服务。可运行于所有802局域网和城域网协议之上。LLC子层与传输介质无关。它独立于介质访问控制方法。隐蔽了各种802网络之间的差别,并向网络层提供一个统一的格式和接口。 LLC子层的功能包括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和顺序控制,并为网络层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两类服务。 2.3.3 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2.3.4 IEEE 802标准 IEEE 802委员会认为,由于局域网只是一个计算机通信网,而且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因此它不需要网络层,有最低的两个层次就可以;但与此同时,由于局域网的种类繁多,其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将局域网分解为更小而且更容易管理的子层。同时,因为用户需求各异,不可能使用一种单一的技术就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局域网技术中存在多种传输介质和多种网络拓扑,相应地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就有多种,IEEE 802委员会决定把几个建议都制订为标准,而不是仅形成一个标准。 IEEE 802标准系列间的关系如图4-3所示。根据网络发展的需要,新的协议还在不断补充进IEEE 802标准。IEEE 802局域网标准包括: IEEE 802标准系列 2.3.4 IEEE 802标准 2.3.5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局域网使用的是广播信道,即众多用户共享通信媒体,为了保证每个用户不发生冲突,能正常通信,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对信道争用。解决信道争用的协议称为介质访问控制协议(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是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一部分。 局域网常用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有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令牌环(Token Ring)访问控制和令牌总线访问控制。采用CSMA/CD的以太网已是局域网的 主流,本书重点介绍。 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法 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 2.3.5 局域网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是一种适合于总线结 构的具有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