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局域网组建、管理与维护第2版教学课件作者杨云项目1组建双机互连的对等网络课件.ppt

发布:2016-12-27约1.19万字共9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6.TCP/IP参考模型 建立OSI体系结构的初衷是希望为网络通信提供一种统一的国际标准,然而其固有的复杂性等缺点制约了它的实际应用。一般而言,由于OSI体系结构具有概念清晰的优点,主要适用于教学研究。 ARPAnet最初开发的网络协议使用在通信可靠性较差的通信子网中,且出现了不少问题,这就导致了新的网络协议TCP/IP的产生。虽然TCP/IP协议不是OSI标准,但它是目前最流行的商业化的网络协议,并被公认为当前的工业标准或“事实上的标准”。 1.3.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TCP/I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 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 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中,更适用于互联网。 统一的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 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提供多种可靠的服务。 1.3.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层:主机-网络层(网络接口层)、互联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1.3.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TCP/IP的层次结构 TCP/IP的主机-网络层实现了OSI模型中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TCP/IP的互联层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 处理接收的分组。 处理路径选择、流量控制与拥塞问题。 传输层实现应用进程间的端到端通信,主要包括两个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 1.3.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允许将一台主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传送到目的主机。UDP协议是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不要求分组顺序到达目的地。 应用层的主要协议有: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域名服务(DNS)、路由信息协议(RIP)、网络文件协议(NF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1.3.6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 项目设计与准备 1.项目设计 首先要在每台计算机中安装网络连接设备——网卡,并安装其相应的驱动程序。然后把交叉双绞线的两端分别插入这两台计算机网卡的RJ-45接口中,再设置每台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设置完成后可通过ping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通过完成这个项目,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标准、制作步骤、制作技术,学会剥线钳、压线钳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项目准备 ① 5类双绞线若干米。 ② RJ-45水晶头若干个。 ③ 压线钳一把。 ④ 网线测试仪一台。 1.5 项 目 实 施 任务1-1 制作直通双绞线并测试 任务目标: 掌握双绞线的制作标准、制作步骤。 掌握直通线和交叉线的制作技术。 学会剥线钳、压线钳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双绞线的测量方法。 双绞线的制作分为直通线的制作和交叉线的制作。 制作过程主要分为五步,可简单归纳为“剥”、“理”、“插”、“压”、“测”五个字。 1.5 项 目 实 施 (1) 直通线的制作 步骤1:准备好5类双绞线、RJ-45水晶头、压线钳和网线测试仪等。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2:用压线钳的剥线刀口夹住5类双绞线的外保护套管,适当用力夹紧并慢慢旋转,让刀口正好划开双绞线的外保护套管(小心不要将里面的双绞线的绝缘层划破),刀口距5类双绞线的端头至少2厘米。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3:将划开的外保护套管剥去(旋转、向外抽)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4:剥去外保护套管后,露出4对双绞线。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5:把相互缠绕在一起的每对线缆逐一解开,按照EIA/TIA-568B标准(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和导线颜色将导线按规定的序号排好,排列的时候注意尽量避免线路的缠绕和重叠。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6:将8根导线拉直、压平、理顺,导线间不留空隙。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7:用压线钳的剪线刀口将8根导线剪齐。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8:捏紧8根导线,防止导线乱序,把水晶头有塑料弹片的一侧朝下,把整理好的8根导线插入水晶头(插至底部)。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9:确认8根导线都已插至水晶头底部,再次检查线序无误后,将水晶头从压线钳“无牙”一侧推入压线槽内。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10:双手紧握压线钳的手柄,用力压紧,使水晶头的8个针脚接触点穿过导线的绝缘外层,分别和8根导线紧紧地压接在一起。做好的水晶头如图所示。 1.5 项 目 实 施 步骤11:现在已经完成了直通线一端的水晶头的制作,还需要制作直通线另一端的水晶头,按照E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