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观经济学第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ppt

发布:2018-10-13约1.4万字共3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1 本章框架结构图    2.2 重点与难点导学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即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   (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   (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   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和概括。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即他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是惟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效用最大化;生产者理论的基本假设就是利润最大化。无论是效用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都是建立在理性人假设这个基础之上的。   3.微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图2-1 微观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整个内容就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原理,这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而一般均衡就需要各个局部市场的均衡。因此,微观经济学花较大篇幅论证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均衡价格理论,也就是图2-1鸟瞰图的上半部分,而要素市场的均衡就是图2-1鸟瞰图下半部分所描绘的。而消费者行为理论和生产者行为理论则从两个方面分别推导了均衡价格理论中涉及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这就是微观经济学的整个框架。   二、需求曲线   1.需求函数   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价格;   (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3)相关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偏好;   (5)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预期。   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需求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需求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为商品的价格; 为商品的需求量。线性需求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式中, 、 为常数,且 、 。该函数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为一条直线。   2.需求曲线及其特征   就一般商品来说,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消费者总是希望以尽量低的价格购买商品),即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越高,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小;商品的价格越低,对商品的需求量越大。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上述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来表示,如图2-2所示。 图2-2 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即它的斜率为负值。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但是,在商品为吉芬商品的特殊场合,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会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三、供给曲线   1.供给函数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商品的价格;   (2)生产的成本;   (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   (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供给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供给数量和影响该供给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般地,为了简化分析,常常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分析一种商品的价格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影响,即把商品的供给量仅仅看成是这种商品的价格的函数。于是,供给函数就可以用下式表示:   式中, 为商品的价格; 为商品的供给量。线性供给函数的通常形式为:   式中, 、 为常数,且 、 。与该函数相对应的供给曲线为一条直线。      2.供给曲线及其特征   一般说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价格越高,生产者愿意为市场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即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大;价格越低,供给量越小。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上述关系可以用供给曲线来表示,如图2-3所示。 图2-3 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征,即供给曲线的斜率为正值。它们表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