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一体”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模式0.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产城一体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编制模式探索
——以蒲江县寿安镇总体规划为例
摘 要:产城一体是实施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基本战略,就成都而言,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必将进入的阶段,也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成都市寿安镇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按产城一体整体规划,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建设,既提高了城镇品质,又推动了产业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本文结合寿安镇总体规划编制,运用产城一体的思路与方法,探索小城镇规划编制新模式。
关键词:产城一体;小城镇,寿安镇,编制模式
1 前言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从根本上看,产业与城市相伴而生,息息相关。四川省委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提出全面促进“两化互动”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为对接“两化互动”、“产城一体”,打造西部一流的绿色印务包装产业基地、蒲江县与成都青羊工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政企合作,通过“政府+开发商”合作机制启动寿安产业新城建设。而寿安地处龙门山山地度假旅游综合功能区的南部节点、成都后花园、蒲江的东部门户,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主动对接要求、抓住机遇发展工业的同时,面临维系生态的挑战。传统的小城镇规划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寿安镇总体发展诉求,必须按照产城一体的思路与办法,探索出适应寿安城镇发展的模式。
2 “产城一体”的相关概念与内涵
“产城一体”作为落实两化互动的发展理念,是指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需要的前提下,对产业与城市在空间、用地和功能上的布局进行统筹安排,从而形成的共生共融、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产城一体”的规划理念意在解决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匹配协调问题,以“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容”的新型城乡形态为最终目标;其核心在于产业,产业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乡建设的功能结构、用地布局、交通导向、景观格局等城乡建设战略;其关键在于行政管理体质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房地产开发建设、功能复合化用地等;最终落脚在于人,坚持“以人文本”的规划原则,营造“宜居、宜业、宜创业”的城乡新环境。
3 产城一体下的小城镇编制模式
3.1规划编制总体思路
本次规划的思路是首先在传统小城镇总规编制基础上增加产城体系、生态体系两个板块,搭建一个多体系规划。其次在编制的同时与政府、开发商、村民进行多方协调,满足诉求。第三则是全呈配合参与规划的实施建设阶段最终形成一个多体系、重协调的实施规划。
图 1 工作思路图
3.2规划理念的落实
3.1.1分级构建产城一体
本次规划通过对国内外优秀案例的深度剖析,制定了城镇、园区、地块三个空间尺度的“产城一体”层级体系,并明确了各级空间尺度下“产城一体”的核心内容。
3.1.1.1城镇尺度——共生单元的构建
(1)引例——丰田汽车城
丰田市原为日本中部爱知县的一处小镇,随着丰田汽车的落户1959年更名为丰田市,并逐步发展成闻名全球的汽车城,以及水绿资源丰富的旅游胜地和高尔夫度假区。丰田市是技工贸合一的产业新城,城市级公共设施围绕交通枢纽布局,辐射全市。区域级生活服务配套与汽车产业组团交错结合,共享共生,形成若干个共生单元。城市功能开放共享,构筑了产城共生的现代新都市,并通过生态本底(河流、山体)划分各个产业组团,便捷的快速交通串联主城区与不同的产业组团。
(2)寿安共生单元的构建
从丰田城案例可以看出,城市尺度下产城一体关注核心是合理的构筑产城一体下的共生单元。通过梳理城市的生态本底、主要的骨架交通,通过这些必要性的城市有机脉络和功能联系主线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共生单元。
而结合寿安实际情况来看,寿安打破用地严格分割,通过布局由城镇中心向工业区延伸的产城联系纽带、利用蒲江河沿岸生态本底的有机过渡,形成镇区与工业区齿状耦合的空间格局,实现城市、产业、生态功能的融合。
图 2城镇尺度产城一体空间布局图
3.1.1.2园区尺度——功能高度混合
(1)引例——苏州产业园
苏州产业园区倡导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建立初期,充分依托苏州古城和周边乡镇配套资源,使金鸡湖产业区迅速发展。园区充分利用金鸡湖生态景观资源,引入城市职能,使金鸡湖产业区以苏州未来新城的面貌示人,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应。
苏州产业园内分布有若干产业服务工业邻里中心、规模为1-4公顷,服务范围为1.5公里,兼有居住、商业服务、餐饮、文化活动等多重功能,实现了产业区功能的复合化。
图 3苏州产业园区各阶段空间布局模式图
从苏州产业园案例可以看出,在共生单元内通过划定产业工业邻里中心等特殊高兼容度街区来承载功能的复合化、多元化。园区尺度,重点明确使用功能高度混合的区域。首先,规划将组成联系纽带的工业区配套服务中心明确为混合区域。其次,以一平方公里为服务半径,在工业区植入3个功能高度兼容的产业邻里中心。第三,围绕邻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