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 审美领域.ppt

发布:2017-05-05约字共10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雷斯达尔(1629—1682),是十六世纪荷兰著名的风景画家,一生创作了约500幅风景画,但他一生贫困,最终死于救济医院。当时几乎无人知道他的作品,直到十九世纪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风景画以构图紧凑宏伟、描绘精细著称。 《埃克河边的磨坊》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它描绘了典型的荷兰风光,那十六世纪普遍流行的用风力作动力的磨坊,好像一个巨人屹立在埃克河边;河面上的船只和大面积的云层,使画面保持了力的平衡。整个画面给人以宁静而又充满生气的感觉,但对色彩的重视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这也正是古典风景画的特点和它的局限。 正因为自然界的天然韵律与人的生命韵律有许多相通之处,所以自然物能够充当审美关系的纽带,映现人的美、生活的美。审美主体通过自然物所直观到的不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自然物所映现的人的美、生活的美,所以审美主体在自然物面前可以达到对人类自身的观照而获得审美的愉快。 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诗人华滋沃斯说:“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醒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饱经战乱之苦的杜甫才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 而音乐家贝多芬则不无深情地记下了大自然景色的壮丽给他人生的领悟:“在大自然产物的环境之中,我希望一坐几个小时,我的感官饱尝着大自然所孕育和繁殖的儿女们的景色。……晚间,当我惊奇地静观太空,见到辉煌的众星在它们的轨道上不断运转,这时候我的心灵在上升,越过星座千万里,直上升到万古的泉源,从那里,天地万物涌流出来,从那里,新的宇宙万象将要永远涌流”。 三、自然美的人性陶养功能 (一) 启心养性: 自然美在开启人的心志,陶冶人的性情,培育人的完善人格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自然美的清静、质朴的本色,可以使人洗心涤虑,返朴归真,摆脱尘世社会枷锁的羁绊,炼就一种淡泊、真淳、随缘自适的人生修养。自然美雄浑壮丽的景象,又可激励人奋发进取的勇气,树立高尚远大的抱负。 (二)人格的召唤 自然美根源于人,对自然的审美就是人对自身的发现。自然美在安顿人的心灵、陶养人的性情的同时,也对人的主体性进行感召,培养人穿越世俗、回归自然、高扬个性的人格力量。 四、从现代文明背景看自然审美的现代意义: 在现代文明背景里,中国古代美学中的自然审美的现代意义表现为: 1.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2.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 3.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 4.“生而不有”的崇高情怀 2、风度美 风度美是人的举止姿态所表现出来的美。人体在面向运动时构成许多姿态,一瞬间就有一个姿态,各种姿态联合起来,就形成风度。风度是一个人身上经常出现而且比较稳定的。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风度,有的人举止沉稳老练,从容不迫,有的人风流潇洒、风度翩翩;有的人粗犷豪迈,气宇轩昂;有的人文质彬彬,外柔内刚,以上都是美的风度。 风度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人的内在美,内涵极为丰富,美好的品格,丰富的学识,良好的教养,坚定的意志,宽大的胸怀,豁达的性格和诚恳大方的态度,都表现出人的内在美。 人的外在美主要指人的身躯的健美,面部造型的和谐,全身线条组合得当,声音、动作均有力度,举止得体,衣着与体型肤色配合协调。 风度美特别是风度美中的外在美,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更多的依赖后天的培养。人的内在美则完全依赖后天的长期训练、培养。如何培养美的风度呢? 第一,首先注重内在美的培养。 第二,注重外在美的修饰。 第三,风度美要注意人的性别、职业、年龄的差别。 三、服饰美 关于服装美,我们着重谈三个问题: 1、服饰美——人体美的文化生成 世界上所有的服装,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表现信仰的,以掩饰人体为主,具有一种异化人性的倾向。对此影响最大的是宗教,在某种教义的指导下,这类服装呈现相当僵化的形式。 另一类是表现个性,表现人体美的。它们随着时尚不断翻新形式,作为文化是表现人类世俗情感的。这类服装一般注重合体,塑造曲线突出个性。将暴露视为重要的服装语言,竭尽全力装饰人体、美化人体,是文艺复兴后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物。 2、服装——遮露的艺术 服装是一种典型的遮露艺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遮掩哪些部位,暴露哪些部位,从而使两者交织成韵律。 许多人并不清楚躯体暴露部分也是服装的有机组成部分,常常孤立看衣服,觉得衣服好看穿后一定美丽,其实不然,别人露肩好看,自己却不一定。体型各部分的比例和服装结合后的比例关系,是服饰美的核心问题之一。 1、自然物为什么能够充当审美关系的纽带,映现人的美,生活的美呢? 这是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自身的生命韵律是在“自然人化”过程中形成和完善的。自然界的天然韵律与人、人的生活韵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苏珊·朗格在论述音乐的表现形式时有一段话:“我们叫做‘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