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库尔勒.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我的家乡库尔勒
库尔勒市(Korla),县级市,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成立于1979年9月30日。库尔勒市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距“死亡之海”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直线距离仅70公里,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咽喉之地和西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南北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库尔勒”维吾尔语意为“眺望”,因盛产驰名中外的“库尔勒香梨”,又称“梨城”,是西北五省区第一座“全国文明城市”。
中文名称:库尔勒市 外文名称: Korla,Kuerle
别名:梨城 行政区类别:县级市、自治州首府
所属地区:中国 新疆 巴州 下辖地区:9乡、2镇、5农场、5个街道办事处
政府驻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民生路
电话区号:0996 邮政区码: 841000
地理位置:新疆中部,天山南麓 面积: 7268平方公里
人口:60.17万(2011年) 方言 :维语、汉语
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天鹅湖,罗布泊,巴音布鲁克草原,塔里木河,楼兰古城等
机场 :库尔勒机场 火车站:库尔勒站
车牌代码:新M 区划代码: 652801
经济总量:653亿元(2013年)
地理环境
位置
库尔勒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东经85°14′10″-86°34′21″、北纬41°10′48″-42°21′36″。全市行政区域面积7268平方公里,东西长127公里,南北宽105公里。库尔勒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欧亚大陆和新疆腹心地带,南疆交通枢纽,国道218、314横贯全境,南疆铁路经此,并有民航班机通乌鲁木齐。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北倚天山支脉库鲁克山和霍拉山,南临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勒绿洲平原的南部、西部与塔里木盆地相连,形成一个广阔的扇形绿洲。市区北面的霍拉山和东面的库鲁克山中间长达14公里的铁门关峡谷,自古以来,为通往南疆、青海、帕米尔高原及南亚的通道。
水文
境内“一湖(博斯腾湖)两河(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源于博斯腾湖的孔雀河,穿越铁门关,流经库尔勒绿洲中央,注入罗布泊(现注入卡拉水库)。由于博斯腾湖的调节,孔雀河流量常年稳定,水清质好,平均年径流量为12.1亿立方米。塔里木河流经库尔勒市西南部边缘。
气候
由于北面有霍拉山,东面有库鲁克山的阻挡,北方的冷空气和焉耆盆地的湿润空气侵入库尔勒市境的势力明显减弱。铁门关成为南北疆气候的自然分界线。库尔勒市为欧亚大陆暖湿带干旱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古代是西域最早的屯田区域之一。
库尔勒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日照数2990小时,无霜期平均210天,年平均气温11.4℃,最低为–28℃,年平均降水量58.6毫米,年最大蒸发为2788.2毫米,主导风向东北风。库尔勒气候温和,土质肥沃,库尔勒的母亲河——孔雀河穿市而过,在市境内达271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1.8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光热水土
库尔勒市境内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库尔勒市的母亲河——孔雀河,在市域内长达271公里,平均年径流量11.8亿立方米。库尔勒坐落于素有“巴音郭楞金三角”之称的孔雀河三角洲上,气候温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光热水土资源十分丰富。[1] 良好的水土光热资源十分适宜香梨、瓜果、棉花、番茄、红花等经济作物的生长,形成了特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油气
油气资源充裕,开发前景广阔。库尔勒毗邻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随着塔里木石油的开发,以石油石化为主导的新一代支柱产业正在形成,塔里木盆地已成为全国四大气区和六大油田之一。[1]
矿产
矿产资源富集,开发价值可观。库尔勒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有煤、红柱石、云母、蛭石、石墨、铁、锰等矿藏50多种,其中红柱石储量为全国之首,相对富集,品位高,国内外市场都十分紧俏,开发价值可观,有望成为库尔勒新的支柱性产业。
经济
概述
2013年,库尔勒是实现生产总值653亿元,和2012年相比增长11.7%;地方财政收入50.68亿元(其中市属地方财政收入44.05亿元、增长22%,开发区6.6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3亿元(其中市属公共财政收入30.4亿元、增长16.5%,开发区3.63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