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和基本病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神经系统影像学
神经系统正常影像和基本病变
第一节
正常的影像表现和变异
一.基本知识:影像学检查方法
X线平片的表现
脑血管DSA CTA MRA表现
二.颅脑 (三)颅脑CT
脑MRI表现
常见变异
三/脊髓
一.基本知识 影像学检查
(一) X线平片
1.颅脑的X线平片
头颅平片方法简单,经济,无痛若,是首选方法。一般用后前位及侧位。目前常用于显示颅骨骨折,了解肿瘤骨转移等
头颅平片有几种诊断的可能:提示病变存在,但不能确诊,例如只发现有颅内压增高;明显病变的位置与性质;临床表现明显但无异常发现,这是平片诊断的限度。
2.脊椎平片
通过脊椎正、侧位片的观察有可能发现椎管内病变,如椎管内肿瘤。
(二)造影技术
1. 脑血管造影
将有机碘造影剂引入脑血管中,使脑血管显影的方法。颈动脉造影,可显示大脑的大部分血管。
脑血管造影主要用于诊断动脉瘤、血管发育异常和血管闭塞等症并了解脑瘤的供血动脉。常用DSA技术。
2. 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是将造影剂引入于脊蛛网膜下腔中,通过改变患者体位,在透视下观察其在椎管内流动情况和形态,以诊断椎管内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造影剂多用非离子型水溶性有机碘剂。
诊断效果较好。脊髓造影可确定椎管有无梗阻和梗阻部位,对椎管内肿瘤和脊髓蛛网膜粘连有诊断价值。
(三)CT技术
1. 脑CT
1).平扫
脑CT主要用横断面,有时加用冠状面。横断面CT多以眦耳线(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联线)为基线,依次向上扫描8~10个层面。层面厚主多用5或10mm。层面与基线平行.
不合作患者或儿童需给麻醉。
应用: A.急诊头颅外伤,以判断有无颅骨骨折和有无合并脑组织的损伤
B.急诊脑血管疾病,辨别脑出血,脑梗死和极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C.含有钙化,骨化的颅脑疾病的诊断
2).造影增强CT
以静脉注入含碘水容性造影剂再行扫描。
增强是指病灶密度的增高。病灶增强与病变组织血循环丰富,病变周围组织充血与过度灌注,病变血脑屏障形成不良或被破坏有关。病灶增强后显示更加清楚。依有无增强、增强的程度和增强的形式,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
3.)脑池造影CT
经枕大池或腰脊穿刺注入非离子型水溶有机碘造影剂或气体,使拟检查的脑池充盈,再行扫描的方法,可使脑池清楚显影。易查出脑池内的肿块。
多用于桥小脑角池和鞍上池,以查出池内小的肿瘤。
(四)MRI技术
1.颅脑的MRI
常用SE序列T1WI和FSE序列T2WI,水抑制成像.一般层厚为6~8mm,扫描垂体或听神经病变时可选用2~3mm层厚.选择性的使用脂肪抑制技术
平扫
增强: 用于鉴别病变和水肿,病变和正常组织,显示微小病变等
MRA:脑血管病筛查
2.脊髓的MRI
常用SE序列T1WI和FSE序列T2WI. 一般的层厚为3~5mm. 成像以矢状位为主
平扫
增强
MR脊髓成像: 主要是通过抑制脂肪技术,来获得脊髓蛛网膜下隙的脑脊液图像.
目前脊髓检查方法最为主要的技术之一.
二.颅脑正常和变异影像
(一)X线平片
可见以下结构: 1.颅板:内外板和板障 2.颅缝和囟门 3.颅板压迹:脑回,脑膜中动脉,板障静脉和蛛网膜粒压迹 4.生理性钙化: 松果体钙化 大脑廉钙化, 床突间韧带钙化, 脉络丛钙化
(二)CT
1.平扫:
脑室,脑池,脑沟和脑裂均为低密度. 脑实质呈软组织密度 皮质密度呈略高于髓质
2.增强:
脑实质轻度强化, 血管,大脑廉,小脑幕,垂体,松果体明显强化
(三)MRI
颅脑正常的MRI信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骨皮质 骨髓质 脑膜 脑脊液 脑白质 脑灰质 血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1WI 低 高 低 低 高 等 流空
T2WI 低 中高 低 低 等 中高 流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