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dxc.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3000万经理人首选培训网站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HYPERLINK 好好学习社区
工业管道焊接作业指导书
6.1 一般规定
6.1.1 施焊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作业指导书,焊工应根据作业指导书施焊。如原有焊接工艺评定不能覆盖配管材料的焊接,对于已有焊接工艺评定不能覆盖材料必须重新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6.1.2 焊工必须有当地劳动部门或国家质量监督部门颁发的有效的焊工合格证,才能在合格的焊接项目内从事压力管道焊接,对于焊工首次接触的钢种的焊接必须经过技能培训,并经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6.1.3 无损检测人员应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无损检测。
6.1.4 焊条烘烤及恒温度和时间严格按照焊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领用焊条应置于焊条保温筒内,使焊条保持干燥。
6.1.5 管道施焊环境要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而未采取防护措施时应停止焊接工作:
(1) 手工电弧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8米/秒;
手工氩弧焊焊接时,风速等于或大于2米/秒;
(2) 相对湿度大于90%;(指电弧1M范围内的相对湿度)
(3)下雨。
6.16 手工氩弧焊应采用铈钨棒,氩气纯度应在99.95%以上。
6.2 焊接工艺要求
6.2.1 焊接工艺
工艺管道对接焊缝全部采用氩电联焊;
其中DN50的以下工艺管道对接缝采用全氩电焊;
DN40的以下承插焊缝全部采用手工电弧焊。
小直径不锈钢钢管采用全氩焊,管内充氩保护。
6.2.2 焊材选用
序号材质焊接方法焊条焊丝1 20 、Q235ASMAW+GTAWE4303(J422)H08Mn2Si2Q235BSMAWE4315(J427)31Cr18Ni9TiGATWH0Cr21Ni10Ti4UPVC根据设计要求6.2.3 焊条的烘烤、发放和回收
焊条的烘烤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常用焊条烘干温度和时间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牌号烘烤温度°C/h恒温温度°C/h1J422150/1100—120/12J427、J507350—400/1100—120/1焊条烘干应防止温度骤冷骤热,以避免药皮开裂、脱落;
焊条领出后应在保温筒内存放使用,随用随取,时??不能超过4小时,否则应重新烘干,且重新烘干次数不得超过三次
焊条烘干领用发放要有专人记录,并且坚持回收焊条头。
焊丝在使用前应调直,表面锈蚀、油污等杂质应清除干净。
6.2.4、焊材存放、保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焊材库必须干燥通风,库房内不得有有害气体和腐蚀性介质;
库房内温度不得低于5℃,空气相对湿度不得高于60%;
焊材存放、离墙及地面距离不得小于300毫米,并严防焊材受潮;
焊材应按种类、牌号、批号、规格和入库时间分类存放;
焊材搬运要轻拿轻放,出入库要登记建帐。
6.2.4 焊前准备及接头组对
管道焊缝的设置应便于焊接,热处理(如有要求)检验,同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焊缝与支、吊架边缘的净距离不应小于50mm,需要热处理的焊缝支、吊架边缘的净距离应大于焊缝宽度的五倍,且不小于100mm。
(2) 管道相邻焊缝的距离应控制在下列范围内:
a. 直管段环缝间距不小于100mm,且不小于管外径;
b. 除定型管件外,其它任意两焊缝间距不小于50mm。
(3) 焊接接头及其边缘上不宜开孔,否则被开孔周围1.5倍孔径范围内的焊缝应100%进行射线探伤。
(4) 管道上被补强圈或支座板复盖的焊接接头,应100%射线探伤合格后方可复盖。
(5) 钢板卷管筒节组对相邻两纵缝间距应大于壁厚3倍,且不小于100mm,同一筒节上两相邻纵缝距离不应小于200mm。
焊缝的坡口形式和尺寸应符合设计文件和焊接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无规定时应符合GB50236-98附录C第C.O.1条的规定。
管子坡口宜用机械方法,也可用氧一乙炔焰,等离子弧切割成形,但坡口表面必须用砂轮修磨,去除氧化皮、焊渣等影响焊接接头质量的表面层,并应将凸凹处打磨平整。
焊接接头组对前,应用手工或机械方法清理其内、外表面,在坡口两侧20mm范围内不得有油漆、毛刺、锈斑、氧化皮及其他对焊接过程有害的物质。
焊接接头组对前应确认坡口形式、尺寸,表面粗糙度符合规定,且不得有裂纹,夹层等缺陷。
管子或管件对接焊缝组对时,内壁应齐平,内壁错边量不宜超过壁厚10%,且不大于2mm。
不等厚对接焊件组对时,薄件端面应位于厚件端面之内。当内壁错边量超过第条规定或外壁错边量大于2mm时应对焊件进行加工。如下图所示:
除设计规定需进行冷拉伸或冷压缩的管道外焊件不得进行强力组对,焊件组对时应垫置牢固,防止焊接时变形。
组对后的定位焊,临时卡具,临时支架的焊接与正式焊接工艺相同,定位焊焊缝长度宜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