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生物第三册人教版-泰兴第二高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授课人:朱燕 泰兴市第二高级中学
一、学习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二、学习重点、难点及解决策略
1、学习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决方法]
通过举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2、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决方法]
通过举例,多媒体课件等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三、学时安排
1课时
四、探究过程
导入新课:“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有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还有各种生物,成为适合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环境。地球是人类生存唯一的环境,我们要记住一个事实: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请学生看多媒体上的几副漫画(多媒体显示),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看了这些漫画,你有何感受?
以上漫画中展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还有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分析图6-6,结合阅读教材P123——124有关内容,设问: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2、这些环境问题会不会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
3、我们个人的行为,对这些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没有影响?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多媒体显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再逐个讲解)
1、温室效应。由于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迅速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形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2、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保护伞,它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破坏,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酸雨:生态系统的硫循环见下图。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中,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能力,因而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并使许多地区出现酸雨。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它可以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重影响;它会破坏土壤结构;还会直接伤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从而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等。
以上是三大全球性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4、水资源短缺 :南水北调,东水西调
5、海洋污染:赤潮是由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体富营养化。当海水中发生富营养化时,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赤潮,其危害主要有:
①藻类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分解时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②这些生物遗体被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6、土地沙漠化
原因:植被破坏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如:草原的过度放牧,草原植被被破坏,有益动物大量减少,病虫害严重,使草原植被退化,原始森林被破坏。
后果:沙尘暴遮天避日,毁坏力极强。
治理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现有草原;部分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大量营造草场、灌木林和防护林,以林护草,草林结合。
7、生物多样性锐减
(1)森林锐减
(2)草原退化
(3)物种灭绝和消失
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些环境问题以外,还有噪声污染、生物物种入侵 (多媒体显示)等等。环境、人口、粮食、资源、能源等五大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环境问题又是重之又重,希望大家好好保护我们的家园。请大家完成教案上的对位练习。
总结板书:
一、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
3、酸雨
4、水资源短缺
5、海洋污染——赤潮
6、土地荒漠化
7、生物多样性锐减
[对位练习]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下列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1)温室效应 (2)赤潮(3)光化学污染(4)潮汐
(5)臭氧层空洞(6)水俣病 (7)酸雨(8)大脖子病
答案:(4)(8)
2、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措施依次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燃烧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