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简介
马波
几何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关系的数学学科。空间几何体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土木建筑、机械设计、航海测绘等大量实际问题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章将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从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观察入手,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一、内容与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空间图形,通过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把握,培养和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从学生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对物体形状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通过三视图和直观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空间几何体的结构。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从度量的角度加深对空间几何体的整体认识。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下列目标:
1.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二、内容安排
本章包括3节,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约2课时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约2课时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约2课时
实习作业 约1课时
小 结 约1课时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首先让学生观察现实世界中实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对观察到实物进行分类,归纳、抽象、概括出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结构特征,同时给出由它们组合而成的简单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然后要求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几何体,并掌握它们的结构特征。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主要包括在平面上表示立体图形,用三视图和直观图表示空间几何体,实现空间几何体与三视图、直观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利用三视图或直观图制作立体模型;通过空间几何体在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下的影象,使学生认识立体图形在平面上的不同表示形式。
3.“阅读材料 画法几何与蒙日”主要介绍画法几何的内容,以及法国数学家蒙日在画法几何方面的贡献,使学生了解画法几何的历史背景及发展。,
4.“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主要包括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5.实习作业的内容是画出建筑物的三视图和直观图,体会几何学在建筑方面的应用。
三、编写过程中考虑的几个问题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三维空间是人类生存的现实空间,它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大量现实的素材。在本章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正文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抽象出空间图形,然后归纳出它们的结构特征,把握图形的特点。例题、习题中部分题目也注意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另外,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借助幻灯、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实物、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认识空间几何体,提高几何直观能力。
实习作业要求画出建筑物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这为学生综合应用本章知识进行实践提供了机会,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2.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中认识空间几何体,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科书中设置了“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例如:
1.1.2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中的“探究”栏目:“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你能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吗?它们是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1.1.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中的“探究”栏目:(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认识几何体的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特点?二者有何关系?”
1.3.1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中的“探究”栏目:如何根据圆柱、圆锥的几何结构特征,求它们的表面积?”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动手、交流,参与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重视实物与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
无论是空间几何体的结构,还是它们的三视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