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系统的组成,分析了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的优点及古浪县发展膜下滴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古浪县日光温室膜下滴灌技术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古浪县;日光温室;膜下滴灌;问题;对策
古浪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为河西走廊与中部干旱地区的结合部,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全县年均气温4.90℃,多年平均降水量306mm,蒸发量2 800mm, 水资源严重紧缺,水的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随着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是改善农民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因此日光温室滴灌节水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1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系统组成
滴灌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①水源:调温蓄水池。
②首部枢纽:压力水泵、过滤器、施肥罐及其附属设备。
③管网系统:主管及滴灌带。
2日光温室膜下滴灌的优点
①可使土壤始终保持疏松状态,保证作物根部的通透气能力。
②可使易溶性肥料适时适量地注入灌溉水中达到同时灌溉与施肥的目的,也可方便控制肥料浓度,保证施肥均匀,提高作物对肥料的吸收能力。
③可以节水又节肥。由于适量灌溉,可减少水肥的深层渗漏,较沟灌节水35%~45%,节肥20%~40%。
④灌溉水通过调蓄水池的调蓄升温可保证作物不受直接灌溉的低温水的刺激,可有效提高地温,特别在冬季较沟灌室内土层地温提高2~8℃温,气温提高2~5.30℃,改善了作物生长的地温、气温条件,促进了作物早熟,产品可提前上市7~8d。
⑤可有效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减少病虫害发病率,尤其对瓜类作物极其有利。
⑥可减少发病作物的传染范围,尤其对根腐病等不会像大沟漫灌时随水辐射传染病菌,引起大规模发病。
⑦滴灌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方便,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
⑧效益显著,增产达20%以上,投资回收期仅为1~2a。
3存在的问题
3.1滴灌设备质量不过关
设备质量问题是目前在日光温室滴灌发展中存在的首要问题。主要表现在:
①滴头、滴灌带等产品在压力补偿、抗堵塞、灌水均匀度和材质的抗老化等方面存在问题 。
②管材配套性差,容易漏水;过滤器以筛网过滤器为主,使用寿命较短,过滤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这是导致灌水器堵塞,甚至工程报废的直接因素;使用的压差式施肥器,密封性差,不好控制,施肥浓度很不均匀。
3.2管理不到位
①工程投入运行后,没有及时组建专门的技术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致使设备的供应、维修和养护等服务不到位。
②多数工程是以政府投资为主,农民不爱惜,由于管理不善而搁置起来或废弃的工程占有相当的比重。
3.3规划设计不够精确
基层水利部门科技人员理论水平较低,不能进行工程的规范设计,致使工程从设计上就存在诸多问题。 片面追求降低工程造价,往往设计选择低质、便宜的微灌设备或省去一些不该省去的设备,导致系统配套性差、灌水不均;灌水器流量选择不按土地性质及气象条件科学选取,造成灌水深度达到后设计湿润直径并不能达到,或者湿润直径达到了但灌水深度不够,造成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
3.4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使用技术问题
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仍沿用传统的管理办法,没有发挥滴灌应有的优越性。另外大多数农民还习惯于传统的手工追肥紧接着灌水,即使设计安装了施肥装置,也很少使用或不用,形同虚设。
3.5与农业技术之间存在矛盾
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滴灌行距调整困难,其使用范围正在受到农业栽培模式的制约。温室里滴灌主要适合番茄、黄瓜等行栽蔬菜,滴灌管也大多按这些作物行距布置,当密植油菜、白菜、芹菜或育苗时,滴灌管行距被迫变窄,以前安装的滴灌管无法使用,只能重新打孔,重新安装滴灌管,结果用管量增多,成本增高,使用也不方便。
3.6技术力量薄弱,农民认识有限,导致效果不佳
滴灌属于新的节水技术,讲求少灌勤灌,和传统灌水方式差别较大,各种作物应何时灌水,一次灌多长时间, 如何滴灌施肥,农民不能一下子完全理解和准确掌握操作要领。
4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4.1加强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群众认识
提高群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是解决群众应用新技术问题的前提和关键。因此,要结合实际和近年来水资源锐减的典型事例,大力宣传发展节水灌溉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切实做好新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指导工作,最好通过一些群众了解的成功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典型来启迪他们,尤其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经济效益问题,要通过算账使他们认识到,发展节水灌溉不但利己,而且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