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羽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感悟.doc

发布:2018-09-10约9.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白羽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感悟 肉种鸡的产蛋期是实现繁殖价值,生产效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对整批鸡的饲养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肉种鸡一般在25周龄开产(肉种鸡全群产蛋率达到5%即为开产),29周龄达到产蛋高峰,一般高峰产蛋率在85%左右,63-65周龄淘汰,整个产蛋周期约产种蛋170枚,提供合格鸡雏约130只。下面就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两高一低”的鸡舍结构,结合自身多年来肉种鸡饲养管理经验,浅谈下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感悟。 一、产蛋率5%之前肉种鸡的饲养管理 产蛋期产蛋率5%之前的管理确切的说就是种鸡周龄15-23或25周的管理,此阶段的重点先利用料量刺激,然后用光照刺激,使种母鸡开始产蛋。此阶段种母鸡原则上应该按照正常体重曲线的饲养程序进行饲喂,体重,体况适当的时候按照所推荐的光照程序进行加光,这样种鸡群才能实施开产。 (1)15-19W周龄为育成料。种鸡周龄大于15W之后性腺开始快速发育,每周的料量增幅也远大于15W之前。此阶段的关注重点为加料之后,要密切关注每周的周增重情况,一般会出现按照标准料量添加,罗斯308可能在此阶段超重。具体饲养过程中要根据本场实际及往批次经验,对料量的使用进行微调,以保证良好的周增重。 (2)19- 25周龄喂产前料,见蛋后逐渐过度为产蛋料(也有此阶段不使用产前料,到开产时直接过渡到产蛋料的)。过度方法为按比例过度20%,40%,60%,80%,100%。种鸡在此阶段往往容易超重,原因经过8周左右的大幅度加料,以及种鸡开产的具体日期的不明朗化,很可能出现料量加的过高或基础料量定的过高。解决办法为此阶段定位每周两次称重。每周加料要依据周增重多少,同时参考前3周的周增重以及增重曲线的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3)21-25周龄是卵巢发育成熟期,此阶段周增重相对快一些是应该的,但是要掌握每周周增重不要超过150克。 (4 ) 根据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耻骨间距达到4厘米,约2指宽;耻骨顶端触摸有钝圆感,此种比例的母鸡数在90%以上时才可以选择加光.)具体的加光程序如下,第一次加光不低于4小时,即加到12小时,(12小时的光照时间是母鸡性腺快速启动的生理阀值)把光照强度提高到35勒克斯以上,并保证光照在整个鸡舍的均匀性,给种母鸡足够的光照刺激,促进其开产;24周龄加光到13小时,产蛋率5%是加光到14小时。表: 肉种鸡加光计划 周龄 加光时间 光照强度 23.1W 12小时 60lux 24.3W 13小时(母鸡) 60lux 25.5W 14小时 60lux (5)不同周龄种母鸡的耻骨间距。84-91日龄时耻骨间距为闭合,119日龄时1指宽,见蛋前21天为1.5指宽,见蛋前10天2-2.5指宽,产蛋则为3指宽。 (6)公鸡的混群。产前公鸡的混群工作至关重要。挑选什么样的公鸡,怎么做好公母鸡的分饲,混群后的观察及调理等各项工作都至关重要。 1:挑选什么样的公鸡:混进大群的公鸡必须是发育良好的公鸡即公鸡的鸡冠,肉髯要红,第二性征发育良好,脸色发育不行的公鸡不能混群;背平,脚趾良好,昂头挺胸;断喙良好。 2:公鸡体重必须良好,不要比母鸡大很多,最好能做到大公鸡配大母鸡,小公鸡配小母鸡。 3:公鸡成熟的一定数量之后,尽量多的一次性混入大群,有利于公鸡次序的建立,防止公鸡先混的欺负后混的。 4:第一次混群一般在见蛋前,约为7%左右,第2次混群一般在产蛋率5%左右,在混入3%左右,合计9-10%左右。 5:公母分饲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公鸡穿鼻签,其二:处理母鸡隔饲栅。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7)开产鸡的训练。公母鸡必须严格分开饲喂,即母鸡吃母鸡料,公鸡吃公鸡料;混群之后的公鸡,采食料筒高度为50厘米,目的让公鸡养成抬头吃料的习惯;母鸡料线不要太高,让母鸡养成低头吃料的习惯。开产鸡的训练还有比较重要的方面,即让母鸡养成在产蛋箱内下单的习惯,操作方法,母鸡加光之后,当母鸡碰触有性反应,(腹部蹲地,翅膀下垂)注意防止母鸡在鸡舍的墙角,蛋箱下,垫料上做窝,饲养人员在鸡舍尽量来回走动,驱赶此种母鸡,甚至抱鸡认蛋窝。此工作要持续到产蛋率高峰左右,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地面蛋,脏蛋,破蛋等的形成,减少处理蛋时间,增加效益。 (8)种鸡的净化:一般在20W-24W左右进行驱虫,沙门氏菌的净化和肠道净化,以及产蛋前期鸡群呼吸道的预防,产蛋之前种鸡群的健康良好,是产蛋期顺利的基础。 二、5%产蛋率到产蛋高峰期的管理 该阶段是产蛋的快速增长期,产蛋率每天的平均增幅在4%左右,一般在产蛋率70%之前,每天有平均5%的增幅。此阶段生产管理的合理性,稳定性,光照强度,光照时间,料量变化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产蛋率的增长幅度,本阶段是产蛋期管理的关键时期。 (1) 饲养密度:根据鸡舍的条件及饲养色倍的类型决定饲养密度。密度太大,鸡群过于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