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原理-长江大学电子信息学院.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实验四 帧同步 通 信 原 理 实 验 实验四 帧同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巴克码识别原理。 2. 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 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维持态概念。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 2. 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 3. 观察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作用。 ?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系统中帧同步识别码为7位巴克码,集中插入到每帧的第2至第8个码元位置上。帧同步模块的原理框图如图: 三、实验原理 三、实验原理 帧同步器信号波形: 四、实验步骤 1、将信源单元的NRZ-OUT、BS-OUT分别与帧同步单元的S-IN、BS-IN对应相连,接通实验箱电源。 2、观察同步器的维持态(同步态) 将数字信源单元的K1(左边的8位微动开关)置于×111 0010状态 (110010为帧同步码),K2置为1000 0000状态、K3则置为全0状态,示波器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分别接帧同步单元的GAL、÷24、TH及FS,观察并记录上述信号波形以及与NRZ-OUT的相位关系。使信源的帧同步码(注意是K1的第2位到第8位)中错一位,重新观察上述信号,此时GAL、÷24、TH、FS应不变。使信源帧同步码再错一位,重作上述观察。 3、观察同步器的捕捉态(失步态) 上步中电路已经由同步态变为捕捉态,示波器仍观察÷24信号,此时断开电源,再接通电源,可看到÷24波形的下降沿已不再对准第一个数据位(相位随机),观察其他信号可见TH为高电平,FS无输出。将信源K1从刚才错两位状态还原为仅错一位状态,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再将信源K1还原为正确的帧同步码(×1110010) ,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分析÷24信号相位变化原因,从而理解同步器从失步态转为同步态的过程。 四、实验步骤 实验四 帧同步 通 信 原 理 实 验 实验四 帧同步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