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肩部骨折优秀教案.ppt

发布:2018-11-30约4.85千字共6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肩部骨折 肩部常见骨折 锁骨骨折 肩锁关节与胸锁关节损伤 肩胛骨骨折 盂肱关节脱位 肱骨近端(外科颈)骨折 肱骨干骨折 锁骨骨折 流行病学 占全身骨折的2.6%~12% 占肩部骨折的44%~66% 中1/3段占80% 外1/3段占15% 内1/3段占5% 损伤机制 87%是因为摔倒时肩部着地 直接暴力引起的仅占7% 摔倒时手部伸展着地引起的占6% 癫痫发作继发的肌肉痉挛引起(罕见) 并发症 其他部位骨折: 最常见肋骨骨折 臂丛神经损伤 大多数与内1/3段骨折有关 影像学检查 标准正位: 明确骨折及移位程度 头向倾斜30°: 锁骨与胸廓无重叠 顶斜位片: 诊断微小移位骨折 CT: 内1/3骨折时,鉴别胸锁脱位与骨骺损伤 外1/3骨折时,明确关节受累情况 分类 位置 移位 成角 类型 程度 处理方法 非手术治疗(固定)(缓解疼痛,减少痛苦) 目的: 支撑肩胛带,向后上外方抬升骨折外段 下压内侧骨折段 维持一定程度骨折复位 允许患者使用患侧肘与手 会遗留一定程度的缩短和畸形 通常固定4~6周 制动期间,应主动活动肘、腕、手各关节。 处理方法 手术治疗 急性期锁骨骨折手术指征: 开放性骨折 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皮肤顶起可能穿破成开放性骨折者 方法:钢板螺丝髓内器械 争议:锁骨中段骨折,严重移位与短缩 并发症 神经血管损伤 畸形愈合(处理方法争议) 创伤性关节炎 骨不连: 发生率0.1%~13.0%,85%在中1/3段 原因: 初始创伤的严重程度,骨折移位程度,软组织嵌入,再骨折,制动时间短,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 肩锁关节损伤 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20岁左右年轻人,体育活动 男性多发(男女比例5~10∶1) 损伤机制 直接损伤(最常见): 摔倒时手或肘部内收,肩部着地,驱使肩峰向下方移位。 间接损伤: 摔倒时手部外展,外力经肱骨头传导至肩锁关节。 合并骨折及损伤 骨折:锁骨,肩峰,喙突 严重肩锁关节分离合并气胸或肺挫伤 影像学 标准系列片: 正位片、肩胛骨Y位片、腋位片 应力位X线片: 4.5~7kg力量牵拉腕部,拍摄双肩正位片,比较双侧喙锁间距。 分类 锁骨末端的损伤程度 移位方向 处理方法 休息 冰敷 悬吊 控制活动 手术 并发症 喙锁韧带骨化 锁骨远端骨溶解 肩锁关节炎 胸锁关节损伤 较少见,在肩带脱位中占3% 另外盂肱关节占85%,肩锁关节占12% 损伤机制 直接损伤: 暴力直接作用于锁骨前内方,常见于车祸中。 间接损伤: 暴力经肩外侧间接作用于胸锁关节,导致前/后脱位,常见于足球比赛时的“连环撞”。 影像学 典型表现为胸部正位片上双侧锁骨不对称 有呼吸症状者应排除气胸 CT是诊断胸锁关节损伤的最佳手段 分类 解剖学分类: 前脱位(常见) 后脱位 病因学 扭伤或半脱位 急性脱位 再脱位(罕见) 不可复位性脱位 无创伤性脱位 处理方法 冰敷 悬吊固定 “8”字绷带 闭合手法复位 控制运动 并发症 锁骨内侧端隆起膨大 后脱位并发症(发病率25%): 气胸 上腔静脉破裂 颈静脉栓塞 食管破裂 锁骨下动脉压迫 颈动脉压迫 声音改变 严重的胸腔出口综合征 肩胛骨骨折 流行病学 占肩部骨折的3%~5% 占全身骨折的0.5%~1% 平均年龄35~45岁 损伤机制 直接损伤: 严重暴力,汽车事故占50%,摩托车事故占11%~25% 间接损伤: 上肢外展时遭受轴向暴力,导致肩胛颈、肩胛盂及关节内骨折 打击和坠落可直接导致肩胛体、肩峰及喙突骨折 肩关节脱位可以导致肩胛盂骨折 肌肉和韧带牵拉导致撕脱骨折 合并伤 发生率高达35%~98% 合并伤: 气胸:11%~55% 肺挫伤:11%~54% 神经血管损伤:臂丛损伤,血管撕脱伤 脊柱损伤:20%下颈椎,76%胸椎,4%腰椎 其他损伤:颅骨骨折,腹部钝挫伤,骨盆骨折,下肢损伤 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