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4.5.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5.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材分析
本章节内容为“4.5.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选自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数学教材。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贴近学生实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通过二分法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学抽象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升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数学建模方法解决方程近似解问题,并提高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二分法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确定初始区间。
难点:如何判断区间是否满足二分法的适用条件,以及如何处理区间长度减小的极限情况。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直观理解二分法的原理,并掌握基本步骤。
2.强调二分法适用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初始区间的选择,确保满足条件。
3.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区间长度减小的过程,理解极限概念在二分法中的应用。
4.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难点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拿到本节课所使用的《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数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二分法相关的几何图形、方程图像等图表,以及教学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概念。
3.教学工具:准备计算器和白板或电子显示屏,以便演示二分法计算过程和图形展示。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域,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空间,并确保教学环境整洁、安静。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测量长度、时间等,提出如何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某个数值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二分法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二分法的原理,包括如何确定初始区间、如何进行迭代计算、如何判断精度等。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求解方程\(x^2-2=0\),展示二分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二分法的适用条件,讨论如何选择初始区间,以及如何判断迭代次数。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方程,运用二分法求解,并记录计算过程。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练习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二分法。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二分法的原理和步骤,强调二分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二分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提出思考题,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研究,如探讨不同初始区间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找到某个数值的问题,比如测量长度、时间等。那么,如何快速且准确地找到某个数值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方法——二分法,来帮助我们解决这类问题。”
2.新课呈现
-教师讲解二分法的原理,包括如何确定初始区间、如何进行迭代计算、如何判断精度等。
-通过求解方程\(x^2-2=0\)的例子,展示二分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二分法的适用条件,讨论如何选择初始区间,以及如何判断迭代次数。
3.巩固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方程,运用二分法求解,并记录计算过程。
-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练习情况,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二分法的原理和步骤,强调二分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二分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提出思考题,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研究,如探讨不同初始区间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数值分析》中关于二分法的历史背景和应用领域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二分法的发展及其在科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算法导论》中关于二分法与其他搜索算法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