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阅读教学朗`读先行.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年级阅读教学朗读先行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功训练。它能训练学生对书面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对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学段的阅读教学应以朗读为主。其主要原因是低年级儿童内部语言尚未发展,阅读时注意力不够稳定。而默读是需要一定内部语言的发展作为支持的,没有一定内部语言的发展,默读则是空话和奢谈。所以低年级段不提默读能力的培养,只提学习默读。而朗读就成了低年级阅读最主要、最基本的形式。朗读教学在低年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低年级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朗读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切实有效地开展阅读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练读
阅读课始终要把读放在首位,让读贯穿始终。一年级阅读更应如此。拿到一篇课文,教师先要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练读。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就让教师牵着,直接进行讲授,那么学生只好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感觉索然无味
课前预读,增强信心 由于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感受能力不一样,所以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水平会有所不同。若课前没有布置学生预习,上课时就会产生很大差异:有的孩子几乎熟读成诵了,有的还吞吞吐吐读不出完整句子。时间长了,就会使部分孩子的自信心严重受挫。因此,课前预习的习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教师要求孩子课前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然后读给家长听,再要求家长根据孩子预习的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画星星、笑脸等。这样预习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也符合差异性教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做好学习的准备,尽量缩小课堂上的朗读差距
课中查读,加强要求 朗读训练要求能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所谓正确地读就是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丢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不读破句;流利地读,就是要读得连贯,节奏自然,不拖长音,速度缓慢,与文章所表达的内容一致;有感情地读就是要读出不同的语调,并注意轻重缓急。要使学生学会这种正确的朗读方式,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做具体指导,在教学课文时要坚持每一个人都检查过去。对于学生朗读中常出现的丢字、添字、一字一顿、重复、拿腔拿调等现象,教师要给予具体指导,确保学生已经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了,再带着孩子学习就会效率高
丰富形式,让学生喜欢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放在1至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位。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只要学生喜欢阅读,其他的事情也会随之迎刃而解。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只有学生想读,才会用心去读,才能读得深情并茂。因此,我们教师就应该为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氛围,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去激活学生朗读的欲望,让学生慢慢地喜欢上朗读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是朗读课文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熟读课文基础上的一种提高、一种体验。它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正确领会作者意图、人物内心情感后,再进入文本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文中有两个角色:狼、小羊。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在分析课文时,让学生归纳出狼和小羊的个性,狼――狡猾、凶残、骄横、蛮不讲理;小羊――温和、善良、软弱、楚楚可怜。接着根据狼和小羊的个性揣摩出它们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然后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形神一致
表演式朗读 让儿童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儿童通过角色置换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语言文字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他们从中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坐井观天》,为了指导学生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我先请学生学一学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做一做青蛙蹲在井底的样子,读出青蛙傲慢自信的语气,再请学生当做小鸟,做一做小鸟飞翔的样子,读出小鸟的诚恳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同桌合作,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鸟,加上自己想象的动作表演对话。学生演得惟妙惟肖,把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感受到了读书的情趣
想象式朗读 根据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把文字变成一幅幅活的画。如《小池》,本首诗共四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初夏早晨,阳光明媚,在一个幽静的小池里,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的美丽景象。学生朗读这首诗时,我让他们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结果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小池,看到了绿绿的荷叶;有的学生说,我好像看到蜻蜓飞落在荷叶上,美极了;还有一个学生说,我好像看到了清澈的泉水,悄悄地从泉眼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