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化学作业的设计 落实减负增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优化化学作业的设计 落实减负增效
摘要:减负背景下的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教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真正落实减负增效。
关键词:减负增效;作业;趣味;探究;合作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9-0031-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9.012
课后作业是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但传统的作业机械耗时,远离学生的生活,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传统的作业观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理论,找到有意义的突破口和生长点。作业设计是一项充满创造性、艺术性的行为,优化作业设计不仅要减少课外作业的数量,提高质量,而且要使作业成为学生再学习、再实践,反思知识、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作业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生活需要、人生需要、学习需要。下面本人谈谈减负背景下初中化学作业设计的一些体会。
一、增强趣味性
苏霍母林斯基说得好:“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要根据教材紧密联系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勇于拓宽训练形式,让作业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动脑、动口、动情、动手。如:在学习了碳酸根离子的鉴定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老师提供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自己收集有关的物质,第二天到学校通过实验证明物质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结果第二天学生带来的品种琳琅满目,有大理石、老墙石灰、水垢、贝壳、土壤、苏打饼干、鸡蛋壳等。有的学生带了十几种,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为了多做一些实验,想方设法找到不同物质,可见趣味浓厚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二、讲究选择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要承认、尊重并处理好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计作业决不能“一刀切”。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等同而处于同一水平,作业的设计要依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要有精品意识,确实使每次作业、每个习题都有意义。教师可以布置形式多样的“超市型”作业,其中有基础题、能力提高题、探索题、思维拓展题等。作业可以是文字的、操作式、口头式等,学生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一份作业,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尝试成功的喜悦,较难的问题可以发掘学生的潜能,发展优生,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健康发展,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乐趣。这样的作业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如学习CO32-离子时设计如下作业供学生选择: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证明汽水或啤酒中冒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设计哪些实验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想办法得到无壳蛋;回家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并向家长讲述原理;利用厨房中的食醋鉴别两包白色调料:精盐和纯碱;怎样鉴定草木灰、鸡蛋壳中有CO32-离子,证明一块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未烧过的石灰石等等。第二天课上安排一定时间交流,教师作专题指导,让学生懂得各种作业都有他们不同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在各种能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口味的一份作业,从而形成自己的特长与专长,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作业交流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舞台, 学生身心不同,作业的目的、内容、方法也因人而异,让作业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作业,即以人为本的作业。
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