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任课教师贾英民课件.ppt

发布:2018-05-21约4.88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任课教师:贾英民 主要参考书 食品微生物学 杨洁彬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 新编食品微生物学 张文治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微生物学 (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合编 高教出版社 工业微生物生理与遗传育种学 陶文沂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姚汝华 主编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现代食品发酵技术 王福源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以及微生物在生物 分类学中的地位。 2.理解并掌握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作用 3.了解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和发展史。 4.明确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生物学特点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群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与作用 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主要类群 1.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2.主要微生物类群: 这个微小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它包括小到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virus),单细胞原核的细菌(bacteria)、放线菌(actinomyces)、支原体(mycoplasma)、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衣原体(chlamydia)等和属于真菌的酵母菌(yeast),霉菌(molde)等和原生动物(protozoa)等。 3.与食品工业有密切关系的主要类群: 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和部分专门侵害微生物的部分病毒(噬菌体, phage),这些微小生物虽然种类不同、形态和大小各异,但是,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比较接近,所以人们赋予其一个共同的名称----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生物学分类地位 1957年Copeland提出四界分类系统: 即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细菌、蓝细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原生动物、真菌、粘菌和藻类等); 动物界 (Animalia) 多细胞动物; 植物界 (Plantae)。 三、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与作用 微生物除具有生物的共性外,也有其独特的特点,正因为其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得这样微不可见的生物类群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二)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三)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一)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种类极其繁多——已发现的微生物达10万种以上,新种不断发现。 分布非常广泛——可以说微生物无处不有、无处不在. 极端环境:冰川、温泉、火山口等极端环境; 土 壤: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一克沃土中含菌量高达几亿甚至几十亿; 空 气:空气中也含有大量微生物,越是人员聚集的公共场所,微生物含量越高; 水:水中以江、湖、河、海中含量高,井水次之; 动植物体表及某些内部器官:如皮肤及消化道等。 (二)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分钟即繁殖一代,24小时即可繁殖72代,由一个菌细胞可繁殖到47×1022个,如果将这些新生菌体排列起来,可绕地球一周有余; 生理基础:因为微生物的代谢能力很强,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单位体积的表面积相对很大,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细胞内的代谢反应较快。 极大的物质资源:正因为微生物具有生长快、代谢能力强的特点,才使得微生物能够成为发酵工业的产业大军,在工、农、医等战线上发挥巨大作用; 在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如果没有微生物,自古以来的动、植物尸体不能分解腐烂,早已是动、植物尸体堆积如山,布满全球。 (三)遗传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变异 微生物个体微小,对外界环境很敏感,抗逆性较差,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外界环境的影响;另外,微生物的结构简单,缺乏免疫监控系统, 很容易变异。 微生物的遗传不稳定性,是相对高等生物而言的,实际上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的自发突变频率为10-6左右。 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给微生物菌种保藏工作带来一定不便。 另一方面,正因为微生物的遗传稳定性差,其遗传的保守性低,使得微生物菌种培育相对容易得多。通过育种工作,可大幅度地提高菌种的生产性能,其产量性状提高幅度是高等动、植物所难以实现的。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 一、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二、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 一、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概念:概括地讲,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特点,生理生化,生长繁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