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docx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为教学内容,围绕学生已有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际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通过具体物品的分组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接着,通过例题演示和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数学抽象:培养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概念的能力,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2.逻辑推理:训练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进行数学运算时,能够正确推导出结果,并解释运算过程。
3.数学建模: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有余数除法模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数学运算: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有余数除法运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运算技能。
5.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学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有余数除法结果的分析,增强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和除法,对整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组和分配操作,对除法的基本概念有初步的认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过一些与除法相关的经验,如分水果、分配玩具等。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有趣的实际操作和游戏化学习方式感兴趣,喜欢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新知识。
-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跟随教师引导进行思考和探究。
-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会对“余数”的概念感到困惑,不清楚余数是如何产生的。
-在理解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这一规则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错误。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问题转化为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对于一些运算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正确、快速地进行有余数除法运算可能是一大挑战。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电脑、学生练习本、数学计数器
-软件资源:数学教学软件、PPT演示文稿
-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练习题库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游戏化教学、情境模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以分苹果的故事引入,假设有10个苹果,每个盘子放4个,问学生能放几个盘子,还剩几个苹果。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放几个盘子合适?为什么还剩下苹果?”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预计答案并尝试解释原因。
2.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确定概念:介绍“有余数的除法”的定义,解释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示例讲解:通过具体例题(如12÷5),演示如何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并强调余数小于除数。
-情境互动:让学生分组,用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玩具)进行分组操作,体验有余数除法。
-概念巩固:通过板书和PPT展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结构,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练习题1(个人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简单的有余数除法题目,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完成稍复杂的有余数除法问题,并讨论解题过程。
-讨论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总结并纠正错误。
4.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提问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如“余数能大于除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游戏活动:设计一个“找余数”的游戏,学生轮流抽取题目,快速说出余数,增加趣味性。
-实际应用:给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糖果、切蛋糕等,让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
5.总结与反馈(用时5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有余数除法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疑问,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境导入、互动讨论、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2.技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