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doc

发布:2017-08-29约5.03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遗传分析 例题1:酵母菌的中性小菌落的线粒体DNA有缺陷,但决定线粒体的核基因是正常的。分离性型小菌落的线粒体DNA是正常的,但带有一个决定线粒体有缺陷的隐性核基因。将这样的中性小菌落和分离型小菌落杂交。问:二倍体F1表型是什么?由二倍体细胞产生的子囊孢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世代的表型如何?(浙江大学2000年考研试题 10分) 知识要点: 1.酵母菌是单细胞子囊菌,它的生活周期中具有形态上相同的 单倍体和二倍体世代交替。成熟的二倍体营养细胞可以进行出芽生 殖。但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二倍体细胞会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单倍性 的四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释放出来后长大形成单倍体成体细胞。   2.酵母菌二倍体细胞的形成是由两个单倍性的子囊孢子相互结 合形成,双方提供等量的核物质和细胞质。正常的核基因、正常的细胞质基因是显性 3.酵母菌的小菌落类型分为分离性小菌落、中性小菌落、抑制 性小菌落。分离性小菌落是由于核基因发生了突变,表现为经典的孟德尔式遗传,与野生型大菌落杂交形成的二倍体细胞为正常的,二倍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囊孢子1/2发育成大菌落,1/2发育成小菌落;中性小菌落是由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上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大多数中性小菌落都是没有mtDNA,与野生型大菌落杂交形成的二倍体细胞为正常的,但此二倍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子囊孢子全部发育成为大菌落;抑制性小菌落是许多突变型的表现,是由于核基因的突变或者是由于mtDNA的突变,或者两方面因素都存在。抑制性小菌落可以在二倍体中表现出来,完全抑制性的可以把二倍体细胞全部转变成小菌落的,也可以把由此产生的四个子囊孢子都转变成小菌落的。   解题思路: 1.根据知识要点1知道此二倍体F1 是生活周期中的一个时期根据知识要点2知道此杂交产生的二倍体F1 细胞质中有正常线粒体也有不正常线粒体,细胞核中有突变基因也有正常基因,因此,此二倍体F1 的表现型为正常大菌落。 2.根据知识要点3知道此二倍体F1 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子囊孢子的细胞质中有正常细胞质也有不正常细胞质,但是,有2个子囊孢子的核基因是突变的,有2个子囊孢子的核基因是正常的,因此,产生的4个子囊孢子的表现型为2正常大菌落,2小菌落。   标准答案: 二倍体F1表型是正常大菌落。 由二倍体细胞产生的子囊孢子发育成的单倍体世代的表型是2大菌落:2小菌落。   解题捷径: 分离型小菌落、中性小菌落,只要核中有不正常基因,不管细胞质中有否正常基因,其表型都为小菌落。当核中有正常基因时,质中有正常基因其表型为大菌落,质中没有正常基因其表型为小菌落。 例题2:给你一条长300核苷酸的RNA,你怎样判断它是tRNA、rRNA 还是mRNA?来源于真核生物或是来源于细菌?(中科院遗传所2000年考研试题 10分) 知识要点: 1.无论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tRNA的长度均为70—90个核苷酸、原核生物的5SrRNA为120个核苷酸、16SrRNA为1540个、23SrRNA为2900个;真核生物的5SrRNA为120个、5.8SrRNA为160个、18SrRNA为1900个、28SrRNA为4700个。 2.原核生物是边转录边翻译蛋白质,mRNA边降解,mRNA片段不容易得到。真核生物是转录后mRNA要经过加工,通过核孔转移到细胞质中才进行翻译活动,真核生物的mRNA容易得到。 解题思路: 1. 根据知识要点1可知此300个核苷酸的RNA为mRNA。 2. 根据知识要点2可以推知此mRNA为真核生物的。 标准答案:   根据tRNA、rRNA 、的长度判断此RNA只能为mRNA。   来源于真核生物。 解题捷径: 记住tRNA、rRNA的大概长度和原核生物的mRNA不易获得。 例题3:细菌中断杂交实验,Hfr基因型为M N O P , F- m n o p 。试验Ⅰ之结果,基因传递次序为M ,P ,N ,O ;试验Ⅱ为M ,O ,N , P ;试验Ⅲ为P ,M,O ,N 。据以上结果,绘出细菌染色体示意图。 标明上述基因。另外绘制3个细菌染色体图,分别标明上述三个试验的 F 因子的插入位置和方向。(中国农业大学1995年考研试题 10分)   知识要点: 1.基因单方向转移情况下,当某基因有时是第一个转移过去,有时是最后一个转移进去时,说明该生物的染色体为环状的。(已有实验证明细菌的染色体为环状的.。 2.细菌的基因从Hfr到F-为单方向转移,离原点越近的基因转移的越早,否则转移的越晚。 3.Hfr菌株的形成是由于F 因子插入到染色体DNA,F 因子插入时的方向、位置是随机的。 4.细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