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考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古代中国思想史考点汇总
【考点综述】 1、把握一条主线索,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不仅反映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且也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2、注意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加以比较,体会中国古代文化领先世界的特点。
3、如何认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基本精神?
5、明清早期的启蒙思想为什么不完善?
6、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
【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
一、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①道家:______(春秋)、庄子;②儒家:______(春秋)、孟子、荀子;
③墨家:墨子; ④法家:商鞅、韩非子
2、出现原因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
阶级:新兴_______阶级崛起,“士”(知识分子)阶层受到重用。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____________”
根因:_________________,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使思想异常活跃。
3、意义:(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
(___________构成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的变革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
1、孔子(__________后期鲁国人,代表没落的____________利益,儒学开创者)
“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仁:“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强调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互相爱护。 (但爱有等差)
(2)礼:周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___朝的等级秩序,具有保守性。
(3)民本思想:“__________”,爱惜民力,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取信于民。
(4)教育思想:提出“有教无类”;开创___________之风,把接受教育者从少数贵族扩大到一些平民阶层,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5)哲学:敬鬼神而远之,强调关注________。
(6)文献贡献:整编五经《诗经》、《尚书》、《礼》、《易》、(乐)、《春秋》(著)。
2、孟子(战国)
⑴仁政 。发展孔子仁的思想,提出“__________”。
⑵民本思想:______________,“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⑶伦理道德:性______论。人天生就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要实行仁政来扩充人的善性。
3、荀子(战国,综合法道两家思想,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
⑴礼: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强调用______规范人的行为,也强调隆礼又重法。
⑵民本:_________,主张施政用“________”和“__________”。
⑶伦理道德:性_____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⑷哲学:天行有常,________________(唯物主义者)
三、道家
1、老子(春秋)(《老子》又称《道德经》)
(1)“_______”是万物起源(唯心主义)
(2)哲学: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
有无、难易、美丑、贵贱、福祸相互依存和转化的朴素的_______思想;(精华)
提出了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
(3)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小国寡民”
2、影响: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 “无为” “逍遥”为处世方法,是为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
但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家
1、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如_________在秦国的变法。
2、集大成者——战国_________
(1)主张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加强君权。
(2)提倡严刑峻法(法治),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性本恶)
(3)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________。)
3.影响:适应了新兴_______阶级的利益,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
▲墨家(自主阅读)
战国墨子①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节用”,反对奢侈浪费;治国主张“尚贤”,反对任人唯亲。
②影响:墨家思想代表平民和小生产者的愿望
【考点2、汉代儒学】
一、董仲舒新儒学(《天人三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