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变革以人为本密切联系努力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治区乡镇主要领导培训班学员讲坛讲课稿
变化变革 以人为本 密切联系
努力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杨 向 华
(2012年5月23日)
各位领导、学员:
今天,由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的问题。我发言的题目是:变化变革,以人为本,密切联系,努力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讲的不对和讲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
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地——大河沿子镇。大河沿子镇隶属精河县,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镇。辖区总面积1642.45平方公里,下辖24个农牧业村队、3个建制镇社区,耕地总面积21.2万亩,总人口4.4万人,少数民族占42%,共有党支部51个、党员1613名。先后被列为全国500家重点小城镇、自治区3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荣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称号;去年7月,我镇党委同时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在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我镇也和其他基层乡镇一样,共同存在着诸如党群、干群关系下滑、群众工作不好做、各项工作很难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等等现状。作为基层乡镇的干部,我们必须在理论上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求变,努力做好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我的发言共分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深刻认识党群关系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及其极端重要性
(一)党群关系的科学内涵。我们所说的党群关系,是指工人阶级政党与工人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党群关系既是一个历久的“老课题”,又是一张常新的“新试卷”。说其“老”,是因为它与党的发展始终相伴随;说其“新”,是因为新时期、新阶段、新形势的外在表现不同。党群关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人民群众必须有党的领导。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就是自发的,就很难取得胜利;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权利就得不到保障;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群众建设民主文明富裕的生活就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党又必须联系人民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党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群众,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党一旦脱离人民群众,就丧失了自己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不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二)党群关系的精神实质。要想搞好党群关系,就必须认清其精神实质。那党群关系实质什么呢?党群关系的实质就是利益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本质要素,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从哲学上来说,利益是一定的利益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肯定,包括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而物质利益是人们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利益。为什么要说:“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这个道理。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党群关系就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反之,什么时候我们党不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党群关系就要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要遭受挫折,甚至失败。
(三)党群关系的极端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之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90余年的历程。这90余年,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始终重视并正确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实践证明,不管取得执政地位还是巩固执政地位,党群干群关系都是最终决定因素。因此,能否密切联系群众就尤为重要。下面我想结合我们党的历史、国外一些政党的兴衰史以及当前的现实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党的发展历程充分证明,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胜利法宝。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总结党执政的经验时指出: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从党员队伍的组成看,他们都是群众中的优秀分子,来自群众之中;从我们党从事的事业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没有党的私利;从党依靠的力量看,每项工作,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党的9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一部密切联系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没有任何理由脱离群众。
其次,国外政党特别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前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70多年。但执政以后,逐渐脱离群众,同时也逐渐失去民心。1989年10月,苏联一个社会机构曾经进行过一次抽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