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卤虫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生物学特性和培养技术要点.ppt

发布:2017-04-19约4.01千字共2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卤虫的培养;(三)完善卤虫休眠卵的筛选、加工技术,保证产品质量,拓展国际市场。 (四)加强卤虫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开展卤虫增、养殖生产。 (五)筛选或引进生态性状优良,营养丰富,易于培养的卤虫品系进行人工增、养殖。并用来改良、代替原有的劣质品系。 ;第二节 卤虫的生物学 一、形态分类 (一)分类:俗称盐虫子,属于节肢动物门,有鳃亚门,甲壳纲,鳃足亚纲无甲目,盐水丰年虫科,卤虫属。 (二)形态特征: 1、体色和附肢刚毛数与水环境盐度有关,高盐中体呈红色、附肢刚毛数减少,刚毛变短;盐度下降,体色渐变淡,成灰白色。 ;2、成体外壳很薄,通常小于1μm;身体细长,通常有0.7~1.5cm,分节明显,无头胸甲,分头、胸、腹(包括尾叉)三部分。 (1)头部短小,不分节,在背面中央前缘有一单眼,两侧有一对具柄复眼。 (2)胸部由11个体节构成,每节具1对扁平叶状的胸肢。 (3)腹部由8个体节构成,无附肢。 3、发育有变态,初孵出的无节幼肢,呈很淡的肉红色。 ;二、生长发育 1、卤虫孵出的无节幼体需经12~15次蜕皮成成体,从孵化到性成熟最短只需8天,一般需要14~21天。成体雌虫在每次怀卵期蜕皮1次。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一般每隔3~5天即可产卵一次,每次产卵量2~300个,一般为80~150个。卤虫的寿命一般为2~3个月左右,可产卵10次左右。 2、刚孵出的无节幼体,具第一、二触角及大颚3对附肢,主要用第二触角游泳。 3、蜕皮与生长受水温、饵料、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不同品系对环境的适应情况不同。 ;三、繁殖习性 (一)卤虫的生殖类型 卤虫的生殖类型是由种的特性决定,不会受环境因子的改变而改变。 1、单性生殖(孤雌生殖) 2、两性生殖 一般而言,两性生殖的卤虫卵卵径比孤雌生殖的卤虫卵卵径小;两性生殖的初孵无节幼体也小于孤雌生殖卤虫的初孵无节幼体。 (二)卤虫的生殖方式 卤虫的生殖方式与其生殖类型无关。生殖方式受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卤虫生殖方式的改变。不论是孤雌生殖卤虫,还是两性生殖卤虫,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都可以卵胎生方式或卵生方式进行繁殖?? ;1、卵胎生:在以卵胎生方式繁殖时,胚胎发育过程中无滞育阶段,以无节幼体直接从母体的卵囊中排出,并能自由游动。 2、卵生:在以卵生方式繁殖时,又有两种情况:产夏卵和产冬卵。 (1)夏卵:卵膜薄,卵经为0.15~0.28mm,夏卵产出后在育卵囊迅速发育为无节幼体孵出。 (2)冬卵:也叫滞育卵、休眠卵,具有厚的棕色外硬壳,正圆形,灰褐色,卵径为0.20~0.32mm。经滞育期才能孵化,干燥无氧时可存活数年,直到浸泡于海水中,壳内胚胎代谢被激发,才会发育孵化。 ;(三)影响卤虫生殖方式的因素 1、盐度:高盐度是卤虫卵生的生态要求。 2、饵料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摄取含叶绿素的饵料,才能产休眠卵。 3、养殖水体中铁离子及溶解氧含量:高铁离子和低溶解氧更容易诱导卤虫卵生。 4、光周期:长光照能诱导卵胎生,而短光照诱导卵生。 5、卤虫品系: ;四、生态条件 (一)地理分布: 分布于南、北极以外的世界各地,生活在盐度高的或水湖和盐田中。 (二)盐度 可容忍盐度范围为0.1~34.0%,最适盐度为3.0~5.0%,栖息盐度范围在1.0~24.2%的水域中,当盐度接近饱和时,卤虫不能生存而灭绝。 (三)温度 卤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广,在-3~42℃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 ;(四)溶解氧含量 卤虫为低耗氧量动物,含氧量在1mg/L以上的水环境,卤虫可正常生活。 (五)酸碱度 适应的酸碱度范围pH 8~9 五、饵料和摄食方式 (一)饵料 杂食性:细菌、酵母、单胞藻、小型原生动物、腐败的有机碎屑,饵料大小以50μm以下较合适。 (二)摄食方式 滤食,对50μm以下的颗粒无选择性。 ;第三节 我国卤虫资源量和分布 一、卤虫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传播 1、分布:能够保持稳定的高盐度(90~190为宜)的地区。 2、传播:风及鸟类 二、我国的卤虫资源 我国的卤虫资源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北(新疆、青海、内蒙古)内陆盐湖和华北盐田。 根据卤虫脂肪酸的组成,将卤虫卵和无节幼体分为两种类型:淡水型卤虫和海水型卤虫。凡是卤虫卵和无节幼体中含有淡水鱼必需脂肪酸C18:3n3的卤虫称之为淡水型卤虫;凡是卤虫卵和无节幼体中含有海水鱼必需脂肪酸C20:5n3的卤虫称之为海水型卤虫。 ;第四节 卤虫休眠卵的孵化 一、休眠卵的采收、处理和贮存 (一)采收 秋冬来临,水温下降;暴雨后水淡,盐度降低;以及其他水环境条件的剧烈变化,均能促使卤虫产生休眠卵。 (二)处理 比重分离法 (三)贮存 1、风干后低温或冷库贮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