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朝花夕拾》文学常识梳理+第一章(教师版).pdf

发布:2024-01-08约8.4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导入】

名著阅读能够可以开阔人们的眼界、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理解能力、提高

人们的写作能力、提高人们的阅读能力。但是很多刚升入初中,对名著阅读茫然无措,不

重视名著阅读,只看名著梗概应付了事,到初三的时候又没有时间阅读,导致中考时名著阅

读失分。

【知识点一】文学常识

一、篇目名称(共十篇):《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

《父亲的病》《二十四孝图》《琐记》《五猖会》《藤野先生》《无常》《范爱农》

注意:篇目名称一定要会写,是常考点。注意易错字:“琐”“猖”“藤”。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中国现代伟大的无

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

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等。

三、作者人生经历梳理

1881年9月25日,鲁迅先生诞生·

答:《狗·猫·鼠》

2.作者仇猫的原因有哪些?

答:(1)性情与别的猛兽不同,捕食定要尽情玩弄,待玩腻了在吃,与人们的坏脾气相同。

(2)天生一副媚态。(3)在交配时嗷叫,令人心烦;(4)吃了“我”心爱的隐鼠,虽然

后来证实非猫所害,但“我”是不会对猫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3.《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

答:“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4.隐鼠的结局是怎样的?

答:“我”认为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

5.《狗·猫·鼠》一文是针对谁的攻击引发的用意何在?

答:“暴虐者”。充分表达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之情。

【知识重点】

一、主要内容梳理:

①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

②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第一:猫喜欢玩弄猎物(会把猎物抓了放,放了抓,

直到玩腻了才吃掉)。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

令人心烦。从而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

③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

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④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

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总结:①清算猫的罪行②追忆童年救隐鼠的经历。

二、常考点梳理:

①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

第一:猫喜欢玩弄猎物(会把猎物抓了放,放了抓,直到玩腻了才吃掉)。

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

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

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②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③《狗·猫·鼠》中作者小时候床头贴的两张花纸是“八戒招赘”和“老鼠成亲”。

④隐鼠的结局是被长妈妈一脚踏死的,不是被猫吃掉的。

三、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用文中的“猫”比喻“正人君子”。

猫“正人君子”

行为猫喜欢玩弄猎物喜欢欺负弱小

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欺下媚上

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到处散布“流言”

主题:

①表达作者对“正人君子”欺下媚上、到处散布“流言”等特性的嘲讽和憎恨。

②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

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巩固练习】

一、判断名著《朝花夕拾》有关内容的表述是否正确,正确部分打“√”,错误打“×”。

①在《狗·猫·鼠》这篇文章里,作者清算猫的罪行,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

似的人,表达了对这类人“慢慢地折磨弱者”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