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懷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教案编号1.doc

发布:2017-03-21约4.29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怀化医专《微生物学检验》 教案 编号:1 学期 授课教师 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名 教学课题 绪 论课时 授课时间 9月3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2 星期一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授课对象 检验 专业 班级 1~6 目的要求 【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细菌大小、形态、排列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意义。 【熟悉】 微生物学检验【了解】医学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教学重点及难点 微生物的定义及分类教法与 学法 讲启发式 课型 理论课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 内容 与 时间 分配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min)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min) 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新进展。(min) 微生物学及微生物学检验的研究内容与任务。(10min)大小、形态、排列小结(10min) 复习 思考题 1.微生物的定义? 2. 微生物与人类有何关系,为什么要学习微生物? 3. 微生物学检验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4. 目前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参考资料 《》 人卫生出版社 2007年李影林.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自评 重点突出,讲解透彻,使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微生物的定义及分类,同时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绪 论 一、微生物(microorganism): 1、概念: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几千倍甚至上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变异。 3、分类:据其形态结构以及组成分三型: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大多由多细胞组成,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典型的细胞结构,如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由单细胞组成,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低,仅有原始核,如: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四体两菌”)。 (3)非细胞型微生物: 体积微小,能通过滤菌器,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由单一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组成,如:病毒。 原核与真核细胞的关键区别:细胞核不同 二、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分布 :广泛(自然界、人体) 注意:微生物无处不在,应树立无菌观念。 与人的关系:大多对人类有益,少数有害。 例:① 自然界-固氮菌;② 农业方面-菌肥、植物生长激素、杀虫剂;③ 环保-治理海洋污染;④ 工业方面-食品、石油、化工等;⑤ 医药-抗生素、辅酶、维生素。⑥ 人体—正常菌群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条件致病微生物(机会致病微生物) ——正常情况下对人不致病,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微生物。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 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命活动规律及与动植物、人类、自然相互关系。 按研究对象分:细菌、病毒、真菌学 按应用领域分:工业、农业、医学、兽医 按研究方向分:基础微生物、分子微生物学、微生态学等。 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诊断与防治原则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 三、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与趋势 发展简史:经验时期;实验时期;现代时期 1、经验时期 应用:古代人类虽未观察到微生物,但早已将微生物学知识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疾病防治中,公元前二千多年的夏禹时代,就有仪狄酿酒的记载。北魏(公元386~534年)《齐民要术》一书中详细记载了制醋的方法。长期以来民间常用的盐腌、糖渍、烟熏、风干等保存食物的方法,实际上正是通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防止食物的腐烂变质。 疾病预防:我国自古就有将水煮沸后饮用的习惯。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将病人的衣服蒸过后再穿就不会传染上疾病,说明已有消毒的记载。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 我国在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就已广泛应用人痘来预防天花,并先后传至俄国、朝鲜、日本、土耳其、英国等国家,这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在11世纪初时,我国北宋末年刘真人就提出肺痨由虫引起。意大利Fracastoro(1483~1553)认为传染病的传播有直接、间接和通过空气等几种途径。奥地利Plenciz(170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