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山雷氏学校汽发动机教案(单元4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doc

发布:2017-08-25约1.06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山雷氏学校汽发动机教案首页 第 次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时 级 班 教案修改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授课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学时 级 班 教案修改时间 年 月 日 课程名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专业名称 汽车检测与维修 授课教师/职称 授课方式 三个月班 授课题目(章、节) 单元4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汤定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参考书目: 陈家瑞主编.汽车构造.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编著.汽车维修.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能简单叙述汽油机的正常和不正常燃烧过程; 2、能简单叙述汽油机可燃混合气的形成方法以及发动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3、能正确描述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的分类和工作过程; 4、能正确描述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的组成、主要零部件构造和作用; 5、能正确描述化油器的调整部位和调整方法; 6、能简单叙述电控汽油直接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工作过程。 7、能进行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主要零件的检修; 8、会进行化油器、汽油泵的装配和调整; 9、能对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并能够排除故障; 10、能对电控汽油直接喷射式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判断并能够排除故障。 内容和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1.内容和时间安排:12学时 2.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结合实训及作业、辅导进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燃料供给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化油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详述化油器五大装置的工作原理与过程. 实施情况及分析: 第4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与维修 第1节 概述 一、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功用 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并在燃烧作功后,将燃烧产生的废气排至大气中。 二、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汽油机的正常燃烧过程 1、燃烧过程的分段(图4-1) (1)滞燃期(着火延迟期) 从火花塞跳火开始(点1)到形成独立的火焰中心(点2)为止的一段时间。 混合气的燃烧过程不是从火花塞跳火开始,而是从混合气形成独立的火焰核心开始。 火花塞放电时,电极电压在15000V以上,局部温度2000℃。 滞燃期的长短与混合气成分(α=0.8~0.9时最短)、点火时缸内温度和压力、缸内气体流动速度、火花能量、残余废气等因素有关。应力求缩短滞燃期并保持稳定。 (2)急燃期(明显燃烧期) 从形成独立的火焰中心(点2)到汽缸内出现最高压力点3时为止的一段时期。 火焰传播速度一般为50~80m/s,燃油的80%~90%在急燃期内基本烧完 一般急燃期约占20~30度CA,燃烧最高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12~15°CA (3)补燃期(后燃期):从最高燃烧压力到燃烧结束。 来不及燃烧的可燃混合气、燃烧室边缘及缝隙中未及时燃烧的混合气、高温分解的产物由于汽油机压缩比小,膨胀不够成分,因此其补燃期可能拖得较长,甚至在排气初期还有残余燃烧。排气管内的“放炮”就是残余燃烧的一种现象。 2、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数量。 3、不规则燃烧 (1)循环间的燃烧变动——不同循环之间的燃烧不能保持稳定。 影响:油耗上升、功率下降。 主要原因:火花塞附近形成火焰核心的条件难于保持恒定,导致滞燃期长短发生变化所致。 (2)各缸间的燃烧差异 主要原因:燃料分配不均匀 影响:功率下降,油耗上升,排放性能恶化 (二)不正常燃烧 1、爆燃 (1)爆燃的危害 ①机件过载 ②机件烧损 ③性能指标下降 (2)影响爆燃的因素 ①燃料品质 辛烷值高抗爆性好 ②末端混合气的压力和温度 ③火焰前锋传播到末端混合气的时间 缩短时间有利于避免爆燃。 措施:增加气体运动的紊流度,增加火花塞数量,减小气缸直径。 2、表面点火 表面点火的结果是产生早燃现象,早燃会诱发爆燃。 与爆燃不同,表面点火一般是在电火花点火前或在正常火焰烧到之前由炽热点点燃混合气,它不是自燃,不会产生压力冲击波,“敲缸”比较沉闷。 (三)使用因素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1、混合气浓度 2、点火提前角 定义:从火花塞跳火到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所对应的曲轴转角。 点火提前角过大,大部分混合气在压缩过程中燃烧,使活塞消耗的压缩功增加,且燃烧最高压力升高,末端混合气燃烧前温度较高,爆燃倾向加大。 点火过迟,燃烧延长到膨胀过程,燃烧最高压力和温度下降,热损失增加,排温升高,功率、热效率降低,爆燃倾向减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