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价值链与企业成本管理.doc

发布:2017-04-09约3.2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价值链与企业成本管理   摘 要:传统成本管理发展至今,已经暴露出了不少的局限性,已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价值链理论的发展却恰好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的不足,是企业成本管理可以考虑的新方向。内部价值链、行业价值链和竞争对手价值链三者概括了企业在战略管理中需要考虑的内部自身条件和外部的市场环境。国外的一些企业已经率先将价值链应用了起来,并且因此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也更加科学地对企业实施了管理优化。   关键词:传统成本管理;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价值链最早是由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提出的,Michael E Porter(1985)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延伸,他将价值链的基本概念发表在《竞争优势》中。他觉得每个企业的生产运营都是由一系列看似独立但相互联系的活动和环节组成的,这些活动和环节消耗着企业资源,但也带来了价值增值。   Peter Hines(1993)把Porter价值链定义成“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他的价值链中有原材料和顾客,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顾客对产品的需求,副产品才是利润。此外,Hine认为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很重要,信息技术是辅助活动。   Jefferey F.Rayport和John J.Sviokla(1995)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理论。虚拟价值链不仅重视实物价值链的分析、优化,还重视对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以此创造顾客价值,进而取得成本优势。   (二)国内发展现状。张旭波(1997)在《国际经贸探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Porter的价值链理论。他参考了Porter的分析方法,认为其观点非常独特。   余江和方新(2002)①认为,一个产业中企业的价值链可能会因为产品线的某些方面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有着相同产业的企业在产业层级上有着相似的价值链。要想知道一个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在哪,需要有产业价值链来分析。   余伟萍和崔苗(2003)则是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来分析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进行产业优化、获得竞争优势的方法。但其本质还是运用了Porter的价值链分析方法。   (三)研究述评。通过对比国内外关于价值链的研究可以看出,相比国内而言,国外对于价值链的研究起步较早,所以对研究做的比较全面和具体,提出了非常经典的理论概念,如波特价值链、虚拟价值链等。国内的研究主要是将国外先进的一些理念先引入中国,然后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环境,做一些进一步的研究。但是,国内外的研究都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缺少实证性研究。国内外有成果的价值链研究大多是集中在理论的提出和完善上,但是缺少应用于实际,做出实证性分析的研究。由于缺少了科学的模型和验证,价值链的研究相对来说缺少实践性和科学性。   2、没有进一步优化价值链。国内外的价值链研究学者都在丰富价值链的理论范围,将其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提出各种类型的价值链。但是,对于优化已有的价值链理论却不太多,增加了广度,但是忽略了深度。   3、相比实物价值链来说,虚拟价值链的研究还比较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会计理论也受其影响,进而虚拟价值链对企业的影响也日益增大,但是这部分的研究却没有跟上步伐。   二、价值链分析与传统成本管理   (一)传统成本管理。传统成本管理致力于以降低成本来提高企业的效益。传统成本管理主要通过成本策划、控制、计算和业绩评价来实现。但是,传统的成本管理还是有着一些缺陷:   1、成本管理的范围过于狭小。传统成本管理主要侧重于产品的生产,希望能够单位消耗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所以尽量压低成本。但资源的耗费是不可忽视的,只要价值比成本大即可。   2、长期忽视非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一起构成了有用的公司信息,传统成本管理非常重视财务指标的分析,对非财务信息去不太重视。   3、传统成本管理看重短期。由于短期收益会影响到企业当年的利润水平,所以企业对于短期的信息能够适当的处理,但是却容易忽视长期的信息。   (二)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战略成本管理的方法。企业以战略的视角进行成本管理,价值链分析方法则是针对不同战略层次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战略成本管理的思路能够得到有效具体的执行。价值链分析可以区分出有不同类型的关系,如公司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公司和供应商客户之间的关系等,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面:   1、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的运作环节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种相互关联的整体构成了经济主体内部的价值链,进行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识别增值作业,识别出不能增加价值的环节,将其去除,形成一种特有的竞争优势。   企业内部一系列的活动由许多不同的价值链组成,有单个产品的价值链也有企业整体的价值链。产品价值链包括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四个环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