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九章发动机润滑系》-课件.ppt

发布:2018-11-07约3.07千字共4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九章 发动机润滑系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第一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 一、功用 发动机工作时,传力零件相对运动表面之间不能直接接触。因为,任何零件的工作表面,即使经过极为精密的加工,也难免存在一定程度的表面粗糙度。在它们接触且相对运动时,必然产生摩擦和磨损。而摩擦产生的阻力,既要消耗动力,阻碍零件的运动,又使零件发热,甚至导致工作表面烧损。因此,必须进行润滑。 在发动机工作时连续不断地把数量足够、温度适当的洁净机油输送到全部传动件的摩擦表面,并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 二、润滑方式 三、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 润滑系的各种阀类及作用: 限压阀:装在机油泵端盖上。 作用:限制润滑系内的最高油压。 细滤器进油限压阀:装在细滤器上。 作用:当润滑油路中油压低于100kPa时,进油限压阀不开启,机油细滤器停止工作,保证主油道内的油压足够。 机油散热器安全阀:装在细滤器上。 作用:当油压高于400 kPa时,机油散热器安全阀开启,使部分机油经此阀泄入油底壳,防止散热器损坏。 离心式细滤器上安装的进油限压阀和散热器安全阀。 压力润滑 机油 集滤器 机油泵 10%到细滤器 油 底壳 90%到粗滤器 主油道 曲轴主轴承 连杆轴承 油底壳 凸轮轴轴承 摇臂轴 油底壳 正时齿轮 机油泵、分电器驱动轴 空压机 飞溅润滑—其余部分 飞溅润滑短片 第二节 润滑剂 润滑剂:机油和润滑脂。 一、机油的功用: 润滑作用:将机油不断地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减少零件的摩擦和磨损。 清洗作用:清除摩擦表面上的磨屑等杂质。 冷却作用:润滑油流经零件表面时可吸收其热量并将部分热量带回到油底壳散入大气中,起到冷却作用。 。 密封作用:在运动零件之间、气缸壁上形成的油膜可以提高密封性,防止漏气和漏油。 防锈作用: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防止零件生锈。 二、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 机油的使用特性 1、机油的粘度--运动粘度: 定量的机油在一定的压力下,通过粘度计上一定直径与长度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 单位:mm2/s 2、优异的氧化安定性:机油的抗氧化的能力。 3、良好的防腐性:防止对金属零件的腐蚀。 4、较低的起泡性:机油快速循环和飞溅产生泡沫。 5、强烈的清净分散性:指机油分散、疏松和移走附着在零件表面上的积碳和污垢能力。 6、高度的极压性:高温、高压下的边界润滑。 四、机油的选用 1、根据汽车发动机的强化程度选用合适的机油使用等级 柴油机的强化程度用强化系数表示: K=pmecmτ Pme—平均有效压力(Mpa) cm—活塞平均速度(m/s) τ—冲程系数(四冲程τ=0.5,二冲程τ=1) K小于等于50时,选用CC级机油;K大于50时,选用CD级机油。 2、根据地区的季节气温选用适当粘度等级的机油。 第三节 润滑系主要部件 一、机油泵 齿轮式 机油泵按结构分为 转子式 其它型式 安装位置:曲轴箱内 驱动:曲轴、凸轮轴、中间轴 吸油:机油泵进油腔齿轮的轮齿脱开啮合,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吸力,机油便经进油口被吸入进油腔。 压油:机油泵齿轮的轮齿将机油带入到出油腔,出油腔齿轮的轮齿进入啮合,其容积减小,油压增大,机油便经出油口被压送到发动机油道中。 2、转子式机油泵 工作原理 容积增大,产生真空吸油;容积减小,油压升高出油。 转子机油泵组成及构造 二、机油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功用:滤除机油中的金属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 分类: 按滤清方式分:过滤式滤清器和离心式滤清器。 按滤清器的工作情况分: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 按滤清器与主油道的连接方式分:全流式滤清器和分流式滤清器。 全流式、分流式滤清器 1、粗滤器(全流式)--纸质式 、金属片式 粗滤器作用: 用来过滤润滑油中颗粒较大(直径为0.04mm以上)的杂质。 2、细滤器(分流式) 分类:过滤式细滤器、离心式细滤器 离心作用:用来清除机油中细小直径在0.001mm)的杂质 、胶质和水分。 离心式细滤器式滤清能力高,通过能力大,且不受沉淀物影响等优点。 安装:由于对机油的流动阻力较大,采用并联方式。 3、双级复合式机油滤清器 将粗滤器与细滤器安装在同一个壳体内。国产发动机一般采用可拆式,进口汽车发机一般采用整体式。 可拆式复合滤清器一般采用金属丝制成罝滤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