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一个巴掌拍不响——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 -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docx
3.3一个巴掌拍不响——牛顿第三定律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职)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牛顿第三定律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中职)物理
3.授课时间:1课时
4.教学时数:45分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2.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牛顿第三定律的示意图和实例。
3.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一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力的相互作用。
2.讲解: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表述,展示示意图和实例。
3.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4.应用: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学资源:
1.教材:《物理(上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课件:牛顿第三定律的示意图和实例。
3.练习题:针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练习题。
教学评价:
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练习题正确率: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程度。
3.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牛顿第三定律的情况。
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理解力的相互作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与探究:通过观察实例和进行练习题,培养学生运用实验与探究方法,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3.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培养学生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增强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和表述。
2.牛顿第三定律的示意图和实例。
3.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3.解决实际问题时,正确运用牛顿第三定律。
解决办法:
1.通过实例和示意图,直观地展示力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
2.采用讲解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反复巩固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3.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分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增强合作意识。
5.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理解与应用能力。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教室、黑板、多媒体设备、课件。
2.课程平台:教学管理系统、物理教学资源库。
3.信息化资源:牛顿第三定律的相关视频、动画、图表。
4.教学手段:讲解、演示、练习、讨论、小组合作。
5.教学辅助工具:练习题、实验器材、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实例,如两个人相互拍打手掌,引导学生思考力的相互作用。提问:“为什么两个人拍打手掌时,会感到疼痛?”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讲授新课(15分钟)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表述和示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如火箭发射、运动员跳板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强调力的相互作用和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供一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答。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课堂提问(5分钟)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牛顿第三定律有什么实际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些力的相互作用现象?”等。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创新环节(5分钟)
教师提出一个创新性问题:“如果在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中,牛顿第三定律还成立吗?”让学生分组讨论,展开思考。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总结环节(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牛顿第三定律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力的相互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总计用时:40分钟。剩余5分钟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答疑。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表述和示意图,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力的相互作用。
2.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培养实验与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例和进行练习题,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4.培养科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