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初中数学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教学设计.doc

发布:2017-05-05约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设计课题:《5.4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姓名:袁秀丽 学校:大庆市第十九中学 邮编:163711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yxj6208873@163.com 5.41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背景 面向中学生 学科:数学 课时:1课时 学生课前准备:圆规、直尺、白纸、剪刀、三角板 5.教师准备: 利用百度网搜索相关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节课选自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第五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对于全等三角形的研究,实际是平面几何中对封闭的两个图形关系研究的第一步,它是两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因此,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理解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内容. 2.初步运用“边边边”条件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能力目标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全过程,体验用操作,分类,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 通过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类,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 重 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及运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难 点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方法 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交流,归纳。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 设计意图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具有怎样的性质? 明确探究方向,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敢于表达的探究意识. (二)引导活动,揭示知识产生过程: 活动一:让学生通过画图或者举例说明,只量一个数据,即一条边或一个角不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活动二:让学生就测量两个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分析有几种情况:即边边、边角、角角。再由各小组自行探索。同样可以让学生举反例说明,也可以通过画图说明。 活动三:在两个条件不能判定的基础上,只能再添加一个条件。先让学生讨论分几种情况,教师在启发学生有序思考,避免漏解。 活动四:剪纸游戏: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边长分别为4cm、 5cm、7cm ,把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小组内画的进行比较,它们一定全等吗?上面的探究反映了什么规律? 【三角形稳定性】: /view/88262.htm /question/151025201.html 通过学生实践,得出正确的结论:只给出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对应相等不能保证所画的三角形全等. 让学生动手,在合作中学习,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分类的思想. 让学生明确满足条件中的三个有哪几种情形,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以学生的画图活动为主线开展探究活动,注重“SSS”条件的发生过程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从实践中获取“SSS”的条件,培养学生探索,发现,概括规律的能力. (三)张 扬 个 性 , 展 示 风 采 1.例题教学,发挥示范功能 问题 例题:如图,AB=CD,AC=BD,△ABC和△DCB是否全等?试说明理由。 练习:(1)基础知识应用。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便是∠AOB的平分线。为什么? (2).能力提升, 如图: △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接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问:△ABD≌△ACD吗? (1)AD能否平分∠BAC? (2)∠BDA的度数? (3)试判断AD与BC的位置关系? (4)请你用简短的语言小结这一结论? 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解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会运用“SSS”条件判断三角形全等. 通过练习,学生的板书,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培养的独立分析能力,会运用“SSS”条件判定三角形全等,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 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德能力,会从问题的条件出发,获得运用“SSS”条件所需要的条件. (四)课堂小结,建立知识体系。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小结,引导学生学会反思,通过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五)布置作业: 资源评价5.41 通过学生作业,及时地了解学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