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填报说明.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及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填报,并依据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等企业的《利润表》以及纳税申报表相关附表的数据填报。
三、表内及表间关系
1.第1行=附表一(1)第2行或附表一(2)第1行或附表一(3)第3行至7行合计。
2.第2行=附表二(1)第2行或附表二(2)第1行或附表二(3)第14行。
3.第10行=第1-2-3-4-5-6-7+8+9行。
4.第11行=附表一(1)第17行或附表一(2)第42行或附表一(3)第9行
5.第12行=附表二(1)第16行或附表二(2)第45行。
6.第13行=第10+11-12行。
7.第14行=附表三第52行第3列合计。
8.第15行=附表三第52行第4列合计。
9.第16行=附表三第14行第4列。
10.第17行=附表五第1行。
11.第18行=附表五第6行。
12.第19行=附表五第14行。
13.第20行=附表五第9行。
14.第21行=附表五第39行。
15.第22行=附表六第7列合计。(当第13+14-15行≥0时,本行=0)
16.第23行=第13+14-15+22行。(当第13+14-15行<0时,则加22行的最大值)
17.第24行=附表四第6行第10列。
18.第25行=第23-24行(当本行<0时,则先调整21行的数据,使其本行≥0;当21行=0时,23-24行≥0)。
19.第26行填报25%。
20.第27行=第25×26行。
21.第28行=附表五第33行。
22.第29行=附表五第40行。
23.第30行=第27-28-29行。
24.第31行=附表六第10列合计。
25.第32行=附表六第14列合计+第16列合计或附表六第17列合计。
26.第33行=第30+31-32行。
27.第40行=第33-34行。
附表一(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收入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会计制度核算的收入,并据以填报主表第1行“营业收入”、第9行“投资收益”、第16行“不征税收入”。
三、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第2行至9行合计。
2.第10行=第11至14行合计。
3.第15行=第1-10行。
4.第16行=第15÷1行。
(二)表间关系
1.第3+4+5+6+7行=主表第1行。
2.第8行=主表第9行。
3.第10行=主表第16行=附表三第14行第4列。
附表二(3)《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支出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并实行查账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会计制度核算的所有支出项目及税收规定准予扣除的支出项目。并据以填报主表第2行“营业成本”。
三、表内、表间关系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第2行至10行合计。
2.第14行=第1-11行。
(二)表间关系
1.第14行=主表第2行。
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居民纳税人填报。
二、填报依据和内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填报纳税人按照会计制度核算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进行纳税调整增加、减少项目的金额。
三、表内及表间关系
调增金额栏、调减金额栏大于等于0。
第55行“合计”:调增金额、调减金额分别等于第1、20、41、51、52、53、54行之和。
(一)表内关系
1.第1行=第2+3+...+19行。
2.第20行=第21行+22行+...+40行。
3.第41行=第42+43+...+50行。
(二)表间关系
1.一般企业:第2行第3列=附表一(1)第13行。
金融企业:第2行第3列=附表一(2)第38行。
2.第6行第4列=附表十一第5列“合计”行的绝对值。
3.第12行第4列=附表六“合计”行第2列的绝对值。
4.附表七第10行第5列为正数时:
第10行第3列=附表七第10行第5列。
附表七第10行第5列为负数时:
第10行第4列=附表七第10行第5列负数的绝对值。
5.第14行第4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