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广东专用)专题突破: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教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组二 多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5.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制备Fe(OH)3,既可以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 ( ) (2)制备MgO,既可以通过化合反应制备,又可以通过置换反应制备 ( ) (3)实验室通过消石灰和NH4Cl固体制备NH3,属于离子反应( ) (4)有些化学反应既属于复分解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 ) (5)SO3和H2O的反应与SO2和H2O的反应类型完全相同 ( ) √ √ × × × (6)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此反应的逆反应一定为吸热反应( ) ( ) (8) ( ) √ × × 6.下列反应或过程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双选)( ) A.ΔH<0的反应 B.分离乙酸乙酯和水 C.用明矾净水 D.实验室用浓盐酸和MnO2制Cl2 BC A CH3CH3+Cl2 CH3CH2Cl+HCl CH2==CH2+HCl→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 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 Cl2+2Br-===2Cl-+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 7.(2014·山东理综,7)下表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光 解析 解析 A项,乙烯与HCl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非取代反应,该选项错误; B项,油脂属于酯类,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得到的醇都是丙三醇(甘油),淀粉水解得到葡萄糖,该选项正确; C项,Zn→Zn2+的过程中,化合价升高,Zn被氧化,该选项错误; D项,在两个反应中,H2O中两种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H2O在两个反应中均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该选项错误。 答案 B 考点三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知识精讲 胶体知识“10”提醒 (1)胶体区别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颗粒直径大小 (1~100 nm)。 (2)胶体的物理性质:①丁达尔效应;②电泳现象;③介稳性;④布朗运动;⑤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3)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 (4)区分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最简便方法是丁达尔效应。 (5)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是胶体粒子带有相同电荷。 (6)胶体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分子也在做无规则运动。 (7)胶体的电泳现象反映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但不能说成胶体带有电荷。胶体与溶液一样是电中性的。 (8)在Fe(OH)3胶体中,Fe(OH)3胶体粒子的数目要远远小于原FeCl3溶液中Fe3+的数目。 (9)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强酸(如盐酸、硫酸)时,出现的现象为先沉淀后溶解。其原因为开始时出现沉淀是由于胶体中加入了电解质发生了聚沉,后来沉淀消失是由于发生了中和反应。 (10)把握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Fe(OH)3胶体。 题组集训 题组一 胶体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1.对胶体知识的考查,往往把其渗透到某个选择题的选项中。下面是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的组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 (2014·福建理综,8D) (2)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 (2014·重庆理综,3A) √ × (3)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2013·四川理综,2B) (4)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 ) (2013·安徽理综,9C) (5)明矾溶于水产生Al(OH)3胶体Al3++3H2O===Al(OH)3↓+3H+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