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创新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 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ppt

发布:2015-10-15约4.8千字共3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京剧艺术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京剧的形成、特点和意义。根据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 答案 虚实结合,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表演精致细腻,处处入戏;唱腔则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武戏不以勇猛火爆取胜,而以“武戏文唱”见佳。 (2)依据材料二说出京剧艺术融合吸收了哪些剧种和腔调? 答案 原来的徽剧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到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西皮调与安徽的二簧调融合;皮簧戏由此而得名。 (3)京剧艺术的形成有什么意义?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京剧在中华民族灿烂的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 教材问题解答 解析与探究(教材P43) 提示 1.上排从左至右为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下排从左到右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其中孙悟空虽勾脸谱,属于武生行当,其他属于净行当(俗称“大花脸”)。 2.中国戏剧剧词多来源于古代诗词,脸谱与服饰参照绘画技巧,布景与舞台设计参照园林艺术。中国戏曲表演受限于舞台,但又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超越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上的虚拟性和对写意的强调与古代诗词、绘画等艺术有相通之处。 自我测评(教材P43) 提示 1.戏曲最初的源头之一是原始时期的歌舞仪式,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宫廷乐舞、杂技百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较为完备的戏曲形式,戏曲完全形成的标志是元杂剧的产生。此后,戏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昆曲的艺术水平达到更高的程度,影响其他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清中期京剧艺术的兴起代表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最高成就。 影响戏曲艺术产生发展的因素包括,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相关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发展、特定的时代背景的影响。 2.(1)艺术成就: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的“国剧”;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民族文化中的优秀遗产而代代流传;形成了一大批题材和表现形式多样的优秀剧目,其中相当多的一部分剧目表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美好品质。 (2)特色:①吸纳众多地方剧种的优点,民间乡土色彩较弱。②综合性强,在文学、表演、音乐、化妆、脸谱等方面构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程式。③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唱、念、做、打表演形式,最大限度地超越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1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 3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 4 教材问题解答 1.萌芽:古代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的“___”,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____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一、戏曲的起源 傩 梨园 3.形成: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_____。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_____”,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温馨提示 “梨园”创立于唐朝,唐代音乐机构之一。后来,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瓦舍 南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_______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 2.昆曲: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兴起于江南昆山的昆曲,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被誉为“_________”。 元杂剧 百戏之祖 三、“国粹”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形成: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后融合并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 3.特点:四大行当:_________;艺术手段:唱念做打;表演艺术:象征虚拟,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