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耕为主的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选编.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结题报告
项目编号 KYCX111510Z
项目名称以农耕为主的山区丘陵地区农业生产
机制的研究---以湖南吉首市凤凰县为例
项目负责人 陈浩
所在学院 经济学院
指导教师 黄建明
执行时间 2010年7月-2012年5月
创新创业中心
2012年5月
以农耕为主的山区丘陵地区的农业生产机制的研究
——以湖南省凤凰县为例
摘要:本文以湖南省凤凰县为切入点,研究当地农业分区发展的生产机制,通过对凤凰县实施分区发展以来的农业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当地的农业分区发展机制是否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显著性影响。通过实证来研究农业分区发展的生产机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农业生产机制 分区发展 凤凰县 实证
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也是人类与自然界在一定地域空间进行物质变换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而言,农业发展具有其地域性。因此,农业分区发展是根据农业特性而实行的一种适合农业区域生产的区域布局。农业地域分工形成的过程, 是从原始社会人类害怕躲避大自然到人类认识大自然再到人类开始根据大自然的规律来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就社会生产而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社会生产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农业分区发展必然导致劳动力的区域性分工。因而农业的分区域发展实质上就是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生产发展实际情况而进行的一种地域分工,通过这种地域分工,使人们能够在合理的安排劳动力的同时更充分的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生产优势产品,促进农业的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农业地域分工愈加分明,规模优势愈加扩大,农业分区带来的经济意义也更为明显。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一项客观的经济规律,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之一。农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国家政策反过来也决定着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政策性指导也是必要的,如近年来国家十???重视三农问题,面对不同时期实际情况出台应对农业发展的农业政策。实际上,新时期提出的农业分区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具体制定某一地区的农业分区发展的政策时,往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的比较优势,发展优势产品,实现产业整体开发,注重产品质量,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同时以农民意愿为根本的原则。根据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为基础,综合考虑本地资源条件,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区域分区政策。首先,考虑县内、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更要考虑市场多样化、优质化、动态化的发展趋势和潜在需求,不断拓展优势产品市场前景,提高优势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其次,发展优势农产品,要着眼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立足开发整个产业,形成规模优势,打造品牌产品,注重农产品质量,以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最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农业分区政策的制定必须尊重农民意愿,才能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因此农业分区要遵守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必须在稳定家庭经营承包制度的基础上,切实尊重和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加强政策引导和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企业和农民等各方面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农业分区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有新疆、黑龙江和安徽,相对应的模式为新疆农业牧区的分区经营,黑龙江农业的多样化分区经营、皖中安庆地区农业的垂直分区经营。通过分析这些地区的发展模式,发现这些地区在农业分区经营方面存在一些共性。包括:
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优质、丰富或者多样化的地形分布,为农业分区经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制定农业发展路线,增强比较优势。
积极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农产品的销售,以增加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
政府积极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增加财政投入,积极构建销售渠道,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上述的某些农业分区的经营模式中,其农业生产不单单是具有比较优势,而更多的是绝对优势。如被称为“北大仓”的黑龙江,就是在地形、土壤和水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从而使得其农业分区经营发展更好,规模更大,市场化程度更高。实质上,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业分区的经营模式依然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缺陷。 本文中我们研究的湖南省凤凰县是一个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