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厂区总图运输的设计相关的要点.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工业厂区总图运输的设计相关的要点
【摘 要】文章主要阐述了工业厂区总图运输设计中相关要点,并结合工厂案例,针对其厂区的总图运输设计与节约用地的途径及方法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旨在为类似的厂区总图布置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业厂区;总图运输;设计要点
1 工业厂区总图运输设计要点
1.1 总平面布置设计
1.1.1 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设计是为了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并在良好的环境中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所以,必须使总平面布置设计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这是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基础。设计者在熟悉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使总平面布置设计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尽量按生产工艺流程顺序进行布置,使生产工艺流程通顺合理,同时还需要合理地布置为主要生产装置服务的辅助设施,了解所需原料、燃料及其动力来源,了解所生产的成品性质,运输量、流向等,以便选择最佳运输线路及方便生产管理。
1.1.2 节约用地、满足建设需求
节约用地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基本国策,在总平面布置的设计中,在确保安全和生产的前提下,尽量合理地节约建设用地是每个总平面布置设计者的重要职责,在总平面布置设计中,直接涉及到土地占用问题,因而重视节约用地就显得更为重要。在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根据运输、防火、安全、卫生、绿化等要求,合理地确定通道宽度,使各个单元、建、构筑物、铁路、道路、工程管线等设施之间的距离紧凑合理,在生产工艺流程上,建设联合装置、合理地进行建、构筑物合并,考虑适宜的建筑物外形等。但由于技术要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等种种原因,厂区内的空闲土地仍不可避免,对于较小面积的零散空地,可以用来进行绿化种植,扩大绿化面积。
1.1.3 利用地形、地质、因地制宜进行平面布置
在建厂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对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复杂的地形、地质则影响更大,这就要求设计人员深入现场了解建厂地区自然地形变化情况,自然坡度大小、有无突变地貌情况等,以及了解在建厂区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主要有地质构造、地基承载力、地下水性质、埋深、流向、对混凝土是否有腐蚀性、冻土层厚度,有无不良地质现象等需要进行处理的基础,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确定。不同的总平面布置设计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自然地形千变万化,自然坡度大小不一,交通条件也各有所异,在选择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应根据工厂的生产规模、装置组成等具体情况,充分合理地利用地形、地质条件,从全局出发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合理的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
1.2 总图运输设计
1.2.1 适应厂、内外运输方式
在进行总平面布置设计时,首先要了解厂外连接运输方式,即:公路运输方式的连接点、铁路运输的接轨点以及河(海)运码头的位置,以便厂内运输方式和厂外运输方式相适应。不同的运输方式,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不同的技术要求。
1.2.2 道路运输
当采用道路运输时,要考虑单元、建、构筑物之间的连接方式,即:引导连接、回车场连接还是广场连接等。厂区道路是整个厂区的骨架,设计的合理与否对总图运输设计的影响较大,它直接影响到厂区占地及总图运输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影响到建设投资和经营效益。
场内道路系统除了承担货物运输、功能分区、人流输送、消防通行的重要任务之外,还对厂区绿化美化、排雨水设施的布置以及管线的铺设有重大的影响。所以,要使道路系统布局合理、合理地确定道路的类别、形式、路面宽度及其结构形式等,以使厂区道路位置和走向的确定与整个总图运输设计相协调。
1.2.3 铁路运输
当采用铁路运输时,要考虑工厂是否有自己的工厂编组站,并要考虑编组站与厂区有适宜的距离,以满足列车调车作业的要求和适应工厂可能的发展,其线路的布置和技术标准应满足列车运行标准。
当铁路运输货物直接进入单元、建筑物时,要考虑将其库房、料场布置在靠近场内走行线附近,以方便铁路的连接、缩短场内铁路长度并考虑其方式、曲线半径、铁路坡度大小、选用道岔型号、进入单元、建筑物前的直线长度及铁路运输限界,同时要考虑原、材料的来源和成品的流向,以减少原、材料及成品在场内的运输距离,节约运输能量消耗和方便管理。
2 总图运输设计实例分析
某大型锌、铜合并冶炼厂,锌冶炼厂年产金属10万t/a;铜冶炼厂按一期5万t/a电解铜建设(预留二期5万t/a电解铜用地),占地34ha,若直接按10万t/a电解铜布置,占地则为28ha,可节约用地6ha,可见,冶炼厂规模的大型化能够大大节省用地。
2.1合并厂房集中布置
合并厂房是指将生产关系密切,生产性质、建筑特点相同或接近的车间,在生产上允许、技术上经济可行的前提下,合并成一个较大的联合厂房,这样不仅能够缩短运输距离,节省能源,也可节约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