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图运输设计讲座.ppt
道路运输纵坡折减值当设计行驶电传动汽车的生产干线、支线有足够依据时,可不受本条规定的限制。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道路运输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注:1当采用六~九类车宽时,各级露天矿道路的最小主曲线半径,应增加一个相应的计算车宽值。道路运输缓和坡段最小长度缓和坡段最小长度表(m)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表(m)道路运输7)关于分岔角由主线同一分岔点所分出的岔线,不宜超过两条。分岔的主线和岔线,尽量采用直线及较大的分岔角。分岔点宜设在纵坡不大于2%的平缓路段。紧接平缓路段的道路纵坡,一般不大于5%。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分岔点亦可设在纵坡大于5%(一级露天矿山道路,不得大于7%;二、三级露天矿山道路,不得大于8%)的路段上,但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分岔的岔线与主线的坡向相同时,岔线纵坡应与主线一致;分岔的岔线与主线的坡向不同时,岔线应有一段与主线纵坡相同的过渡段。在地形困难地段,从分岔点开始,允许两者之间有1~2%的纵坡差(分岔角小于、等于30°时,可采用1%;分岔角大于30°时,可采用2%)。道路运输e.路面设计路面等级及面层类型路面等级选择路面等级应从道路服务年限、道路类别、生产特点、各种路面结构适用条件等几方面综合考虑。一般来讲,道路服务年限较长的生产干线宜采用较高等级路面,反之应采用较低级路面;有经常行驶履带车的道路,由于履带对高级路面有破坏作用,因此不宜选择高级路面。12道路运输柔性路面典型结构组合形式柔性路面典型结构组合形式主要依据《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及现有露天矿道路使用的基础上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既尊重现实状况和使用经验,又考虑到将来的发展与提高。当表中所列路面典型结构型式不适宜时,亦可根据实际条件另行拟定。在岩石路基上,一般无需设置基层和底基层,但需要设置调平层。应注意调平层与基岩表面的良好衔接。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可按《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有关规定执行。道路运输道路运输f.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1)道路交叉口规划用地红线范围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所确定的相交道路的类型;确定的交通功能,以及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规划选型;规划中快速公交线、公交专用道、专用车道线网规划和港湾式公交站的布局方案;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布局及规划指标;交叉口各类相交道路红线宽度指标和典型横断面形式。2)交叉口规划范围构成该平面交叉口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和进口道、出口道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路段所共同围成的空间;根据所需交通设施及其管线的要求适当扩大;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面交点至相交道路各进出口变速车道渐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主线路段间所共同围成的空间。道路运输3)平面交叉口进口道红线展宽、车道宽度及展宽段长度交叉口进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为3.0m、进口车道数量为路段车道数的两倍。交叉口进口道后,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过宽而发生抢道现象,进口道车道宽度应比路段车道宽度减窄。规划有路缘带和分隔带时,进口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应扣除路缘带和分隔带可用于进口道展宽的宽度:W1=r×W×n式中:W1---进口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以0.5m为单位向上取整,m;W---路段平均一条车道规划宽度,m;r---进口道展宽系数;n---路段单向车道数。道路运输进口道展宽系数(m)进、出口道部位机动车道总宽度大于16m时,规划人行过街横道应设置行人过街安全岛;新建交叉口进口道每条机动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0m。改建交叉口,当建设用地受到限制时,每条机动车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不宜小于2.8m,公交及大型车辆进口道最小宽度不宜小于3.0m。交叉口范围内可不设路缘带;道路运输新建平面交叉口进口道展宽段及展宽渐变段的长度(m)a.铁路运输设备及铁路技术标准新的《钢铁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中对准轨铁路区间和联络线最大坡度由原来的30‰提高到40-45‰。这一变化主要变化是基于在朱家包包铁矿采用150t和224t电机车牵引重矿列车在40‰-45‰陡坡路段进行了运行试验,对陡坡铁路结构参数、电机车参数、接触网和变电所供电参数等进行了测试,用224t电机车牵引12台KF-60型矿用自翻车,2005年4月由于采场推进,拆除陡坡铁路。第一条陡坡铁路共运行2年多,产量320万吨,经过两年的运行,铁路状况仍然良好,轨道几何尺寸符合规范要求,无爬行、窜轨现象